【三方谈】
●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胜昔 本报通讯员 刘军旗
●嘉宾:
河南新乡市城管局局长 唐有启
河南威猛振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思民
河南新乡市原阳县路寨乡党委书记 朱广治
农村垃圾如何实现长效治理
主持人:新乡有3000多个村庄,点多、线长、陈年垃圾多,通过努力目前已基本做到全域清洁,但如何实现长效治理,让乡村美成为常态?
唐有启: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有要求,群众有期待,我们就要有行动。新乡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2018年度重点民生实事来抓,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解决农村垃圾突出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市场运作,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环境治理的体制机制。
农村垃圾治理不是光说就能干好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需要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我们成立市农村垃圾治理领导小组,指导全市各地开展工作。县(市)、区是责任主体,乡、村两级是实施主体,按照“五有”标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整合相关专项资金,全力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鼓励和支持各地引入社会资本,建立清扫、收集、转运、处理体系,确保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实行月督查、季排名、半年讲评、年度综合考核制度,调动各地干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王思民:整治农村垃圾,光靠政府投入还不行,也不长久,还应通过特许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运营和管理,形成政、企、社会共同治理的强大合力。比如说,一个垃圾场填满了,政府传统做法是再挖一个,那就需要两三千万元。如果引入市场力量,对填埋过的垃圾分类利用,这个垃圾场就可循环填满,不用再占地挖坑了,还可以把有价值的东西变废为宝。
垃圾如何在减量中循环利用
主持人:怎么依靠技术的力量,实现垃圾有效分类?
王思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越来越多,若是对其全部填埋,既没有充足空间,还可能带来二次污染,更关键的是,垃圾这个放错位置的资源也难以变废为宝。如果不分类直接发电,垃圾的热值降低,难以有效减少污染。最好的办法是对垃圾前端分选,分出来的有用东西再利用,分不出来的往后走。
我们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通过技术改造、绿色化改造和智能化改造,成功实现由生产传统振动设备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智能化分拣筛选的升级蝶变。比如说,输送机运送垃圾时,风选技术就提前把塑料袋、废纸等垃圾分出来,机器随之打包,以备二次利用;遇见金属等物质,就吸附起来。而像玻璃、土坷垃等不能燃烧的垃圾,由机器进行抓取分类。
目前,这项国内的领先技术已实现大规模作业。我们正在与新乡县对接,已牵手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深度合作分类处理垃圾。此外,我们还研发了一项核心技术,可直接应用于垃圾发电厂,能对电厂发电后产生的焚烧渣再利用,生产出环保型建材。因此,做好垃圾分类处理,需要打通收集、分类、处理、再利用体系,畅通上下环节,形成闭环运营。
唐有启:下一步,我们打算选一个县作试点,一两个村建一个堆肥场,将可降解垃圾就近堆肥返田,或利用农村沼气池处理。建立回收网点,对不易腐烂的塑料袋、玻璃,以及电池等毒害物质统一回收。
基层在推进垃圾治理工作中有哪些启悟
主持人: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存在什么困难?又是如何破解的?
朱广治:基层工作中,观念之困、认识滞后是最大的短板。其中,村干部角色很关键,他们认识到位了,很多工作就推进得快。我认为,破解这个难题,一是要做好宣传教育,引导村干部树立新理念、正确的群众观,哪怕做好一件小事,得到群众认可,就有价值;二是做好顶层设计,乡干部与村干部一起干,解决实际困难,打消他们的顾虑;三是正向激励,与评先挂钩,干得好就有政策和资金倾斜;四是制定乡村公约,发挥乡贤、老党员的作用,为做得好的家庭挂红旗,给予荣誉和奖励。
唐有启: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要坚持政府主导,更重要的是引导动员群众广泛参与,让他们了解垃圾分类常识,养成卫生好习惯,懂绿、爱绿、护绿,激发群众维护清洁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