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29日 星期五

    千年梦圆 万里还乡

    汉代细君公主回扬州“省亲”

    作者:本报记者 王瑟 本报见习记者 周世祥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29日 09版)

        汉代“细君公主回扬省亲”启程仪式现场。本报记者 王瑟摄/光明图片

        “草原上的臣民与天下的来宾,我代表首领隆重欢送细君公主回乡‘省亲’,感谢细君公主为乌孙付出的贡献,祝细君公主一路平安吉祥。”

        礼仪官的话音刚落,《送别歌》的歌声立即响起。送亲的人们排成长队,马车载着细君公主的雕像慢慢走向远方。

        6月28日上午,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那拉提草原上,汉代“细君公主回扬省亲”启程仪式现场,人们为2000多年前的细君公主圆了她一生的梦想。

        为更好地推动江苏省扬州市与新源县两地的文化交流,增进两地各族群众源远流长的友谊与感情,扬州市对口支援新源县前方指挥组于6月21日组织开展了这场“细君公主回扬省亲”活动。6月28日活动进入最高潮——“细君公主回扬省亲”雕像启程,正式踏上回扬省亲之路。

        元封六年,即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封西汉时江都王刘建之女为细君公主,下嫁乌孙王昆莫猎骄靡,和乌孙结为兄弟之邦,共制匈奴。《汉书·西域传》记载,细君公主出嫁时,汉武帝“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侍御数百人,赠送其盛。”细君公主到达乌孙后,猎骄靡封她为右夫人,汉朝每隔一年派使者前来探视。

        细君公主是个才艺双全的多面手。她精通典章、音乐、歌舞和礼仪。她曾写下一首《悲愁歌》,也叫《黄鹄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这是历史上第一首“边塞诗”,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这位扬州姑娘为了民族大义,远嫁乌孙,从而与新疆,与新源县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和亲公主,细君公主的远嫁,为促进汉朝与少数民族和睦共处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年她带来了汉朝的典章、礼仪、音乐艺人、百工匠人、生产技术等众多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工艺,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当地各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受到当地各族群众的喜爱。当地人亲切地称细君公主为柯木孜公主,意为花容月貌、洁白美丽如马奶酒一样的纯美。

        最终,细君公主在乌孙病逝。她没能再踏上故乡的土地。新源县就是当年乌孙的所在地,现在在新源县还流传着众多关于细君公主的故事。

        扬州市对口支援新源县前方指挥组副组长、新源县副县长陆志林说:“细君公主远嫁乌孙可谓最早的‘援疆人’,她没有实现回故乡省亲的愿望,我们帮她实现了。我们就是想通过这种活动,告诉更多的人,扬州与新源的友谊深厚绵长,两地各族人民团结友爱,中华文化认同源远流长。”

        此次“细君公主回扬省亲”活动横跨新疆新源县和江苏省扬州市两地,共分7个主题:从“细君公主省亲”文化主题项目到草原传统文化展览,从伊犁草原特色小吃到那拉提草原风情表演,全新推出的“细君公主回乡省亲交流月活动”,让人们在感受扬州优美风景的同时体验到伊犁大草原带来的无限魅力。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还将在汉陵苑景区——细君公主祖父所在地,打造细君公主文化园。

        “7月8日,我们将在汉陵苑景区举行‘细君公主回乡省亲’仪式暨细君公主文化园开园仪式,届时从新源启程的细君公主雕像将被安放在此,见证这段历史佳话。”陆志林说。

        扬州市对口支援新源县前方指挥部和那拉提风景区管委会还在扬州打造了那拉提旅游形象店,通过对物产资源、新疆美食、民俗文化、援疆岁月的展示,让扬州市民了解新源,感受新源。

        怀抱琵琶的细君公主雕像走远了,人们耳边仍然响着送别歌。一段历时2000多年的梦想,终于在今天梦圆,圆在祖国繁荣发展时。

        (本报记者 王瑟 本报见习记者 周世祥)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