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27日电(记者靳昊)司法部26日召开全国公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对公证领域“放管服”改革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全面深化公证减证便民工作,坚决整改个别地方存在的“一证难求”“限号公证”等问题。
公证制度是重要的预防性法律制度。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公证机构2965家,公证员13218人,每年办理公证1450万件。小孩升学派位找公证、选房摇号找公证、村社组织换届选举投票找公证、签订合同找公证,当前,公证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多。
会议要求,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扩大“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范围,通过大力简化办事环节,优化、再造办证流程,最大限度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要求;实行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制度。今后凡是缺乏法律依据、公证机构能够自行核实的证明事项,一律取消;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公证机构与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系统对接,在保护公民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户口档案、婚姻、收养、不动产等信息共享。
会议强调,积极开展民生领域公证服务。对一些地方出现的偏重经济效益,热衷于服务按标的额比例计费、业务收费高、风险相对小的经济领域公证业务,对涉及百姓需求、基础民生的普通民事类公证业务积极性不高的情况,要及时予以纠正。对个别地方存在的“一证难求”“限号公证”和“门难进、事难办、态度差”等服务问题,要下决心坚决整改。对遗嘱、小额继承等收费低廉但群众有需求的公证业务,要多措并举、完善制度,教育引导公证机构、公证员积极受理、主动热情服务。各地公证机构、公证员,要立足公证制度的社会价值和职能,坚持公益服务定位,绝不能“挑肥拣瘦”。同时,要推进公益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完善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服务措施,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