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透视】
我国1200多所本科院校在校生中,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是8:1,应届毕业生中本科生占比87%。本科教育,既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对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日前,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教育如何培养高质量人才?以本为本如何落到实处?记者在四川大学实地调研,发生在教室里、作业中细致而生动的改变,打开了我们对于“本科教育应该怎么搞”的思考空间。
改造教学形态,把学生拉回课堂
坊间曾有段子把大学教室分区,前排是学霸区,中间是休息区,后排是聊天区和睡觉区,中后排又根据靠窗与否,分为阳光区和避暑区。在四川大学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的江安校区,段子手们可能要失望了。可移动、可拼接的活动桌椅,三面墙上都有课件投影,电子抢答和书写互动系统配以互动交流的授课方式,在讨论中,每个学生的思绪不待游移就立即被拉回课堂。在江安校区,多视窗互动教室、灵活多变组合教室、移动网络互动教室等类型的智慧教室共有400多间,占了教室总数的80%。这投资2亿多元的教室革命改造因何而起呢?
“川大实行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按25人编班,校办课程9000多门次,超过课程总数的70%。通过小班教学实现教学质量提升,让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点对点。”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介绍,川大约有全日制本科生3.7万人,是全国本科规模最大的学校之一,为了实现精细培养,让学生“把头抬起来、坐到前排来、提出问题来”,校方采取了一系列课堂革命的措施。
一下课,川大化工学院2017级本科生黄灵芝就在教室玩起游戏来。她玩的不是普通游戏,而是一种领地攻防的棋盘游戏,而和她连线玩的则是同系的其他同学,而领地攻占的凭据则是答出老师布置的题目。“既可以开垦荒地,也可以选择攻占同学的领地,后者的题目量和难度都比前者大。”黄灵芝告诉记者,即便这样同学们也更喜欢竞技的感觉,“我们班最大的一个地主,头天晚上在群里嘚瑟了一下,第二天起床,发现自己的领地都被同学占光了。”
让学生玩游戏是该院青年教师周加贝想出的。“学生看剧玩游戏是老师蛮头疼的事,但与此同时,这说明学生对竞技和互动感兴趣。于是,引入竞技游戏的框架,填充知识内容,就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来。”
陈宝生指出,我们要改革传统的教与学形态,高校教师要把育人水平高超、现代技术运用娴熟作为自我素质要求的一把标尺,广泛开展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教学,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混合式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
重奖激励教学,捋顺教师评价
要实现“课堂革命”,就必须有全身心投入的高水平教师。在四川大学,每年的本科教学工作表彰会是老师们特别期待的节日。川大“教学三大奖”重奖全身心投入到一线教学的老师、重奖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的老师、重奖课堂内外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老师,包括特等奖100万元、一等奖50万元等。“学校要设立一种导向,让一线教师有强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李言荣说。
学校在评价教师时,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过度强调教师海外经历、国外期刊论文发表数量等,陈宝生指出,“这样的‘指挥棒’不利于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那么,这种评价体系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学历、论文都可以量化,教学很难量化。各类高校排行、评估都是以量化数据为依据。而排行、评估的结果对高校的资源分配、社会声誉都有影响,乃至成为家长、考生报考高校的依据,学校在这方面普遍有压力。”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张异宾表示,这次教育部提出大学回归“培养人”的本质职能非常令人期待。
记者了解到,不少国内一流高校大都实行聘期制,青年教师的评价都有“非升即走”的规定,较严格者,如讲师入职三年未评为副教授,五年未成为正教授即解聘,而科研成果是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川大重视教学会不会给青年教师带来更大压力呢?
李言荣坦言:“在师资总量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强化教学要求确实会让老师付出更多。但与此同时,教学和科研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学校鼓励教师将科研方向与教学结合起来,既促进了科研,也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他介绍,川大对教学的要求并不是一刀切的,刚进校的青年教师前五年的重心要放在科研,四十五岁以上的教授则要求多投入教学。
加强创新创业,带动校企融合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从单调的书本中走出,接触社会、投入生活,是培养人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
川大江安校区有条“i创街”,这里最早是生活服务中心,但“自双创”提出后,校方放弃几千万的租金收入,把这里开辟为创新创业的活动空间,免费提供给学生。“i创街”负责人介绍,为了合理确定入驻团队、让更多学生接触双创,入驻项目两年一轮替,专家团队每年做中期评估,学生组织展示答辩,将育人融入双创教育全过程。
无人超市、舞蹈工作坊、咖啡馆……除了大学生创业常见的项目外,还有一家空天飞行器创意设计与体验中心。出任指导教师的川大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季玉龙老师介绍说,这个中心承载了学生社团、社会实践以及“挑战杯”和“互联网+”项目孵化的多项功能。
一位带着VR眼镜的学生正在飞行模拟器前操纵拉杆进行模拟飞行,而另一边,三五个学生正在讨论一个设计的汇报方案。正在讨论的陈培林告诉记者,他们都是空天学院的学生,自从中心建立,大家一到课余时间就聚在这里。“体验中心既有模拟系统,又有无人机和信号传感的设备,老师常常来辅导,条件非常好。”
“i创街”项目实施以来,共组建12个交叉创新的“智造梦工厂”,4个新工科创新实验室,入驻34家学生自主经营管理的创业公司,释放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力。而在成都当地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成都工业学院,校企深度融合为应用人才的培养锚定了方向。
长期以来,无论是高职教育还是应用类本科,校企合作缺乏内生动力,简单实习、调研让合作成了两张皮、走过场。针对这一情况,四川省教育厅与经信委合作,由经信委提要求,让富士康、京东方等企业把智能制造生产线建到校园里。“如果不参加校企合作,富士康就走不出保税区。所以企业就愿意把先进的设备技术转移到学校的园区来。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并派出员工提供实践培训。这样就把学校和企业的利益融为一体了。”成工院院长严余松说。
“教学上,企业要多付出一点,包括软硬件设备投入,但学校可以提供科研支持,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新员工培训等服务。”京东方成都公司副总经理秦向东表示。
“学生的实践教育一直是我们的突出短板,解决这一问题,关键靠协同。”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说。“要坚持国际国内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推进高校与实务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他指出,建立全流程协同育人机制是破解实践难题的方式。
(本报记者 刘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