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刊·第138期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28日 星期四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作者: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28日 06版)

        观众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新华社发

        德国特里尔马克思故居纪念馆内陈列的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第一版。新华社发

        通过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称颂与敬仰。我们在进一步了解、学习、讲授、研究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务必要树立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务必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增强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在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中不断焕发生机并得到创新发展。

    1.态度问题至为关键,具有基础性、导向性、贯通性作用

        对马克思主义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关系重大。是推崇、敬重以至信仰,还是怀疑、否定以至攻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反映出根本区别的价值立场。即便是都把马克思主义视为科学、力图从中获取教益并用以指导行动,也会因态度的不同而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比如,在把握基本原理和理论精髓方面,是联系历史与现实认真阅读经典著作、细心体味与思考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还是不读原著不下功夫、仅凭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在运用科学理论指导行动方面,是坚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灵活运用于客观实际与现实条件,还是照抄照搬搞教条主义、按我所需搞实用主义;在推进理论创新和丰富发展方面,是以问题为导向为牵引、在深化实践中总结经验提炼认识,还是头痛医头就事论事、惯于做表面文章玩文字游戏。凡此种种,态度上的不同,关联着方法上的不同、着力点的不同、措施做法的不同,必然也就带来走向上的不同、效果上的不同。

        态度问题的重要性,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者,无一不是反复强调、抓住关键、指明方向。马克思指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恩格斯明确提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来对待。”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都阐明了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要求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历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系列著述,但凡讲到马克思主义,都必然讲到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都必然昭示并论述到我们应当树立起的科学态度。

        态度问题看似是一个认识问题,是精神领域中的事情,实则不然。态度问题同时是一个实践问题,是导致实践走向何处的关键性因素。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否科学,直接作用于社会主义探索和社会主义实践的成败得失。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成功探索与挫折退却,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休戚相关;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过程中的曲折坎坷与高歌猛进,同样与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密不可分。历史与实践表明,态度问题至为关键。对待马克思主义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于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结合时代条件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基础性、导向性、贯通性作用。基础性作用,在于奠定思维与方法;导向性作用,在于引领方向与路径;贯通性作用,在于通达行为与实践。

    2.科学态度蕴含在理解、学习、运用、发展等主要环节中

        态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态度必须科学。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按其本质要求看,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予以赞同、称颂并积极响应的清醒认知,是对马克思主义阐发的道理、指明的方向充分信赖、满怀信心的判断理性,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指导意义、行动指南作用的真切期待和践行不渝的坚定意志。这样的科学态度,源自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性、真理力量和科学品质。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做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

        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和认识倾向,科学态度是内在的,是精神层面的思想站位。但内在的东西总要呈现出来,而且我们也只能以其外在呈现来判定此种态度的科学性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其外在呈现看,它在多层面展开,包括诸多环节。一是正确理解,即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功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二是认真学习,即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关于坚守人民立场、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关于人民民主、关于文化建设、关于社会建设、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于世界历史、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等一系列思想。三是灵活运用,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灵活地而不是刻板地、辩证地而不是教条地运用于实践,运用于具体情况具体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之中;四是创新发展,即在坚持与继承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总结实践经验,创造性地集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创造性地提炼观点和升华认识,以新的认识和论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以新的思维和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新时代。这几个主要环节,各有侧重,各有风格,都是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的表达。它们依次递进,紧密联结,构成为一个整体,形成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就蕴含在并呈现为正确理解、认真学习、灵活运用、创新发展各个环节及其整体系统中。

        由此可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否科学,不单是认识领域和精神层面的问题,而主要是实践领域或实践层面的问题,主要是由具体行为和实际效果来决定。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不以政治团体或个人的表白为依据,不以自我标榜和信誓旦旦的承诺为标准。马克思强调:“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毛泽东也说过:“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否科学,只能通过始终不渝的言行特别是实践行动来判定,只能以产生的效果、达到的目标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评价来衡量。这既是科学态度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之所在和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

    3.在深切感悟体验中树立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树立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认识境界和思想站位,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锤炼意志品质和理想信念。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唯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过程中,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中,在不断深化提升的思想感悟、实践体验中,我们才能够真正树立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我们要深切感悟体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握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资本主义运行特殊规律的深刻揭示;要深切感悟体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威力,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既要解释世界更要改造世界的旨趣追求,把握马克思主义始终致力于指导实践及在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功;要深切感悟体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自身具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把握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当今时代不可或缺的思想灯塔及其展示的理论魅力;要深切感悟体验马克思主义的深远影响,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价值目标,把握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对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实践、整个人类发展方向的影响与引领。只有有了这一系列充分而深切、实在而理性的感悟与体验,我们才能够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由衷地景仰与敬畏作为科学理论、真理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也才能够按照马克思主义内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性要求,真正树立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树立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就树立起了马克思主义学风。在毛泽东看来,马克思主义学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马克思主义学风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实质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恰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的核心要义。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最根本的在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学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三者融会贯通为一体,连同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要求,构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格,构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品质,构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和马克思主义者对待科学理论的应有态度。

        (作者: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商志晓)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