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27日 星期三

    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国际经验

    作者:陈套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27日 14版)

        【科技前沿】  

        国家实验室、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发达国家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重要载体,通过建设以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集群为核心的国家实验室增强创新原动力。

        国家实验室是大科学时代的科研组织模式,是加快科技强国建设的发展必然。从历史上的科技革命来说,科技革命影响了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能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就会进入世界科学和技术的中心。英国伦敦以蒸汽动力技术领航第一次技术革命,成为全球第一个科技创新中心。德国柏林引领第二次科学革命和第二次技术革命,美国波士顿、曼哈顿、硅谷抓住第二次和第三次技术革命机遇成为新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带动了产业中心的转移,形成了世界级产业集群,如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英国伦敦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

        国家实验室各国组织模式不一,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各国的称呼不一,美国称为国家实验室,德国称作研究中心、学会等,俄罗斯称为国家科学中心。各国的组织模式也不尽相同,美国主要是理事会形式,包括“国有国营”和“国有民营”两种模式,其中后者居多,就是联邦政府拥有,委托给大学或非营利科研机构管理。美国能源部下设的17个实验室几乎都是“国有民营”。俄罗斯实行的分级管理,法国采取的是科学联盟形式等。国家实验室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及其设施机构在研发体系中的经费位居第二,经费总额约占联邦政府的三分之一。德国每年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有三分之一左右出自于“马普学会”。

        发达国家的国家实验室建设具有显著共性特征。一是国家意志下的使命导向和目标牵引。一般来自清晰的国家战略科技任务、特定科学目标,以使命为导向,以目标为牵引,以原始创新为根本。如美国联邦政府为满足军方对先进技术的需要,建设了一大批以军工、生物技术为特色的国家实验室。二是功能定位明确,研究集中程度高。德国四种类型的研究中心定位清晰,“马普学会”主要从事基础研究,“亥姆霍兹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弗朗霍夫协会”和“莱布尼兹联合会”主要从事应用研究等。三是经费政府保障。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经费至少有70%来自联邦政府。德国主要由国家和州两级政府共同资助,“马普学会”年度总预算经费的90%来自于政府拨款。四是开放共享和国际化。面向国际开放,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国际交流。还有些国际大科学计划如国际空间站、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等多国共建,共享知识产权。五是系统集成以国家实验室为核心的创新资源,社会中介组织发达,企业创新能力强,形成复杂的创新网络。德国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设立520个技术转移中心遍布德国和世界各地,形成完整的技术转移扩散网络。德国80%的大企业有独立的研发机构。六是建设自由宽松的创新文化。“马普学会”为科研人员提供先进的研究平台和宽松的科研环境,支持科研人员自主选择科研课题并开展科研工作。

        结合我国国情,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启示有:

        围绕国家战略部署,做好国家实验室的功能定位和顶层设计。国家战略需求孕育国家实验室雏形,要提升国家实验室的研究集中度和明确功能定位。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建设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协同管理机制,成立国家实验室理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负责统筹领导和布局,理事会下设办公室。强化国家实验室和高校、科研院所是目标一致、功能互补的科学共同体的创新定位。国家实验室的建设、科研经费国家保障,地方在土地、人才政策、金融支持、体系机制创新等资源要素和发展环境方面协同。地方结合国家战略布局和国家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做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城市目标发展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创新集聚区。

        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和强大的支撑网络,统筹全球创新要素和资源。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核心,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组织、企业等共同参与、功能互补的协同创新网络,发挥好政府的发展保障和引导作用,增强创新的原始供给能力。统筹集聚全球创新资源要素,面向国际开放,促进世界顶尖科研成果产出,形成杰出智慧涌向的“洼地效应”。建设国家实验室强大的支撑网络和创新网络,推进功能型创新平台建设,促进创新要素合理配置、创新主体有机链接、创新系统高效运行的体制机制,形成全球创新极核。

        政府的规划引导和市场资源配置相结合。推进科学、技术和产业的耦合,政策链、创新链、技术链、产业链、金融链无缝对接,打造经济发展增长极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注重政府的引导发展和市场自主配置相形成良性互动,健全创新中介组织,加强国家实验室原始创新成果的扩散和衍生资源的管理。发挥国家实验室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对接国家实验室的衍生资源成果,推进更多企业进入世界一流企业。推进创新成果和国际资本市场接轨,全球范围内配置创新资源,推进区域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级产业集群地。

        推进大协作和开放共享的国际合作,建设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生态。推进形成广泛深度和开放共享的国际合作机制,形成国际合作的重要网络节点。吸引汇聚全球一流的科学家开展研究,推荐国家实验室人才在重要国际组织中任职,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探索符合大科学时代的组织和人事制度,形成具有国家实验室特征的创新生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赋予国家实验室科学家更多的创新资源配置自主权,营造包容失败、激励创新的科研生态环境,发挥创新效用。

        (作者:陈套,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处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