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寻访出征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摘编】
今年光明日报“2018高校招办主任光明大直播”团队已走进89所高校。就在前不久,光明日报“2018高校招办主任光明大直播”团队走进北京师范大学,在近2个小时的直播中,单次最高在线观看数据达314.36万人次。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单次最高在线观看数据超过300万的三所高校之一。这是一个可喜的数据,我们的学校被家长、学生关注,我们的教育正在一路向前,也日渐吸引着更多奋发有为的青年学子加入其中。
从创办初始,光明日报的办报思路就是面向教育、科技、文化、思想、理论等领域的广大知识分子,以教育、文化、学术等为重要报道内容。今天,她依然如此,但更加丰富、立体。
即将启动的“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也是献给第34个教师节的一份礼物。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中国不乏能教善育的大国良师,我们就是要发现这些师者,让更多的人知晓,尊重教师,崇尚教师职业,这正是媒体的责任所在。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和光明日报社共同启动“启功教师奖”评选活动正是这个初衷,这也是中国第一个由高校与新闻媒体发起设立、面向全国教师的奖项。
通过评选,使全社会更深刻地认识了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的精神内涵,这就是: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这一次,由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光明日报社、中国教育学会,设立“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也是“启功教师奖”的延伸和拓展。开宗明义,引领培育广大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塑造新时代中国教师的新形象。
奖励计划包括“四有好老师”启功教师奖和“四有好老师”公益行动奖两个奖项,目光聚集在躬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事迹突出,长期坚守在基础教育教学第一线,从教满30年的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每一次传播,都是一种感化。光明日报曾开办《母校礼赞》栏目,我们看到不少大家、学者更多地将笔墨投向他们的中学、小学,谈到他们的中学老师、小学老师,是老师们独有的教学方式,是师生间独有的交流方式,是老师们营造的多彩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趣味、精神、气质。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教师、学生相互成全。我们都曾有过共同的身份——学生。当一个人坚定地告诉你,他是教师,这个称谓不仅意味着职业素养,更代表了一种爱、责任、价值。一个个日复一日教书育人的平凡故事,如同一本本厚重的书,需要我们慢慢品味、感知、传播、追随、发扬、改善、提高。
理想的教育是由衷的喜悦——即便没有奖杯闪耀,他们依旧是一个又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教师形象,他们专业、朴素、风趣、自信、赤诚、刚毅、坚韧。他们将自己的创造融入自己的教育生命,也同时体验这一职业内在的尊严与欢乐。
为民族未来而教!他们值得拥有与之相配的待遇、理解、尊敬、向往。他们,更需要被照亮,这是前行的灯火,行走的路上不再孤单、彷徨;他们,更需要被传颂,同行的道路上需要砥砺、分享。
当一批批青年才俊走进教师队伍,这是何等之幸事!当然,这需要社会共力而为。为着理想的、互信的、科学的、有远见的、合情合理的、充满耐心的教育;为着那份荣誉、担当、责任,评选出真正符合“四有好老师”价值标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秀教师人选,并将这个奖项打造成基础教育领域教师终身成就重要奖项,为教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将运用更多的新闻传播方法、渠道及时跟踪活动进展,及时发布“四有好老师”核心素养报告、中国教师社会形象变迁研究报告等研究成果,营造出更健康的舆论氛围,将“四有好老师”故事讲得更好、更有吸引力!
(光明日报社总编辑 张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