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河洪村有一个白皮肤、蓝眼睛、高鼻梁的“洋助理”。两年前被聘为村主任助理后,就给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带来了一股清新的国际风。
初夏,村口一个废弃的四合院引起了他的注意。“能不能变成一个独具风情的酒吧?”打量着老屋的一砖一瓦,他脑海里冒出一个想法——保留老屋的建筑外观,里面高标准打造成酒吧加民宿,既可以作为外商的聚会点,还能为村里吸引客流。
“洋助理”就是小村请进来的法国大叔,中文名叫丁一牧,曾经担任过数家公司的总裁,是一位宁海女婿。当他第一次来到依山傍海却因为缺乏懂经营的人才而守着资源兴叹的河洪村时,他对山村建设的思考就引起了当地的注意,从此成为有着聘书、不拿工资的村主任助理。
乡村振兴的快车道上如何抓住人才这个“总阀”?宁海较早地开始着人才“内育外引”的实践。他们推出民间人才“千人计划”、“村级后备干部千人计划”、“第一书记”全日制驻村帮扶、“乡贤返村”计划等一揽子农村人才新政,一面“引凤筑巢”,吸引懂生产、技术、市场的人才来到农村,一面“自己造血”,精准培养本土人才,吸引本土能人返乡。
历代以农耕为生的桑洲镇南岭村是地处宁波最南端的偏远薄弱村。由于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山乡便愈发寂寥,全村常住人口已不足百人,其中95%是老弱妇幼,成为不折不扣的“空心村”。4年前,县财政局干部徐林斌被选派到这里成为“第一书记”。他分析了南岭村的资源优势,对外打通帮扶渠道,对内建立村干部日常议事等协调机制。短短一年时间,徐林斌筹集了帮扶资金1200余万元,建成南山文化广场、谷神广场、彩色水稻景观、乡村民宿等一批项目,让偏僻山村“脱胎换骨”。
如何培育带领村庄致富的领头人才?宁海率先以全脱产的形式选派三批共166名优秀县管后备干部入驻软弱落后村、矛盾复杂村、建设重点村任“第一书记”。这些活跃在宁海田间地头的“第一书记”,已累计走访农户5万余户次,引进项目208个,争取帮扶资金2.42亿元。
人才输血,更要造血。宁海针对乡村精英人才流失严重的困扰,拓宽选才视野和渠道。从2008年开始,宁海一改农村后备干部只由少数村干部推荐、只在本村生活的村民中遴选的局限,试行集中选育村级后备干部,将范围拓展到在外创业的村民,集中选育了“千余名村级后备干部”,45岁的王爱青便是在这样的政策下进入“村级后备干部”序列的。
王爱青还记得,4年前,她正在天津的家族企业里帮丈夫打理生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可她却接到了镇里催她回村竞选村委会主任的急电。身为村级后备干部,怎能辜负父老乡亲的期待?她一咬牙,独自回到家乡。绿水青山进入了经商的头脑,创意很快迸发。在她的发动下,村里流转来200亩山地,还将村民的猕猴桃林集中起来,建起猕猴桃园,成立彩云果蔬专业合作社,动员村民入股,统一管理、销售。去年,村里猕猴桃丰收了,她又利用人脉资源,解决了5万斤果品的销路,为村里增收40余万元。
呼唤在外乡贤为村庄发展作贡献,宁海各镇开展了能人返乡工程。深甽镇用一封家书唤回百余名海内外乡贤回家,召开了首届乡贤大会,共话乡音、共叙乡情、共谋发展,凝聚成乡村振兴的最大力量。长街镇以青珠村为试点,成立青珠村乡贤议事会,吸引了70多名出生在青珠或曾在青珠生活、学习、工作过的大学教授、文化名人、企业家等,搭建聚贤平台让乡贤议事变散为聚,同时健全规章制度,让乡贤履职有章可循。目前,以乡贤文化为主题的青珠村文化礼堂已完成,乡贤记忆馆正在打造,青珠村环村公路建设、茅山公园、村口节点工程改造等大小近10个工程在建,投入资金近800万元,呈现出一派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场面,并累计吸引乡贤捐资近千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在宁海,已有200余名在外乡贤回哺桑梓,不当老板当村干部,能人变亲人,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这样的村级后备干部“千人计划”和“能人返乡”工程,也为去年村(社)换届输送了40%的人才,这些返乡的能人成了乡村振兴的领头力量。
振兴乡村需要群策群力。去年,宁海正式推出民间人才“千人计划”,分类分层培养选拔1000名左右有一技之长的民间优秀人才,打造一支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草根精英”,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卖了十多年的麦饼,王翠妹没有想到有一天她也会成为“大师级”的人物,拿到了宁海县民间人才“四星级”麦饼师称号。她把牌匾和证书挂在自己的麦饼摊前,路过的游客一看:呦,四星级的,那赶紧来几个尝尝呗!今年,这些麦饼人才成了“宁海麦饼”的活招牌。大红树格桑花基地沿路一字排开的45家麦饼摊,在桑洲麦饼节的两天期间,既赚足了人气,更赚足了“银子”,平均每家收入2000元左右。
(本报记者 曾毅 本报通讯员 陈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