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23日 星期六

    “北斗七星”的魅力

    作者:本报记者 王胜昔 本报通讯员 范力洁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23日 01版)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你问我为何要放弃北京的生活来这儿?因为我的思路和计划能得到落实和转化,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北斗七星’发展模式让每个人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6月5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智能装备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杨向东对记者说。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在同企业尤其是非公企业打交道时,能感到他们有强烈的创新需求。他们在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中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渴望金融资本注入、进行创新要素的有效集聚和有机结合。因此,在传统的‘产学研’的基础上,长三角研究院的‘北斗七星’发展模式应运而生。”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吴云达对记者说,政府、产业、大学、科研、金融、科技中介、市场应用,这七个要素构成一种新型创新体系,如“北斗七星”,牵一星动六星,变阵无数、引领创新、驱动发展、魅力无限。

        2003年,当年的浙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土地、能源等要素制约不断加剧,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浙江的答案是科技创新。

        那一年,为了解决浙江优质科研资源相对匮乏、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浙江省提出了“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的战略思路。2003年12月,浙江省政府与清华大学开展省校合作,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正式成立。经过十余年探索实践,使其“省校合作的桥梁,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平台,成果转化的基地”的功能和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研究院在“北斗七星”的发展模式下,还衍生出“中心+公司+基金”的产业化模式,这个模式“打通校地两头”,使“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相通共融,有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截至目前,研究院依托清华大学,主持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项目600余项,获得国家及省、市各类科技奖励100余项。其中有的科研项目,瞄准国际尖端技术,取得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研究院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嘉兴总部院区为主体,杭州分院、宁波分院、台州创新中心等地院区协同发展的战略发展布局,不仅在浙江扎下根、立住脚,还具备了辐射长三角、服务长三角的综合实力。

        “我们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为创新而生,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引进一批项目、孵化一批企业,而且是致力于构建具有先进水平的新型创新载体,为区域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支撑。”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院长王涛说。当前,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将努力为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区域)、推动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报记者 王胜昔 本报通讯员 范力洁)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