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是历史悠久的两大古文明,历史上都曾引领时代发展的脉络,孕育出灿烂辉煌的文化。中阿文学自古便经丝绸之路进行着交流互鉴,《一千零一夜》《阿凡提》等耳熟能详的阿拉伯经典文学作品成为人类历史上璀璨的明珠。如今,中阿文学与时俱进,迸发出了新的活力,如当代阿拉伯作家阿多尼斯的《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在中国读者中享有不少拥趸。《论语》《道德经》等中国古典哲学经典也译成阿文,向阿拉伯人讲述着古老的中国智慧。
为进一步促进中阿两国古老文明在文学领域的交流合作,在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开罗中国文化中心的积极筹备下,中国作家协会、阿拉伯作家联盟与埃及作家协会于6月21日在埃及首都开罗共同举办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文学论坛”。来自中国、阿尔及利亚、埃及、伊拉克、科威特、摩洛哥、阿曼、苏丹、突尼斯、也门、约旦等国的50余名作家出席论坛,以“文学新丝路”为主题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阿文学交流。论坛设立了“文学的传承与创新”“文学创作与当下生活”“文学作品的翻译”三个议题,分别由知名作家麦家、余华和阿拉伯作家联盟秘书长哈比卜主持。与会嘉宾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从中阿文学的历史沿革、创作源泉、社会发展、女性主义等多个角度切入,为在场的中阿文学爱好者带来了一场文学和文化的饕餮盛宴。
埃及作家协会主席阿莱认为,丝绸之路留下的最大遗产就是促进了世界古文明的文化交流。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积淀促进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在传播合作理念、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受到各国积极响应。中阿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中阿文学论坛”可以促进两大古文明在民间层面和作家、文学家层面的交流和相互了解。他期待中国可以成为阿拉伯世界最大的文化伙伴,共同描绘古文明的文化地图,带动文化领域投资机遇,推动世界文明互鉴迈上新台阶。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致辞中强调,“中阿文学论坛”是一场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聚会。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相距虽然遥远但民心相通,共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智慧。古老的丝绸之路促进了贸易的往来,也促进了文学和文化的交流。优美的阿拉伯诗歌、风趣的阿拉伯小说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经典。新时代中国全面实行改革开放,张开双臂拥抱世界,中国文学界持续活跃,这促进了古老的中国与世界交流。以共建共商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人类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文学新丝路”为主题的“中阿文学论坛”将更好地契合“一带一路”的理念,为中阿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提供思想动力。但应该看到,目前中阿文学交流刚刚起步,特别是翻译工作需要费大力气,下真功夫。她期待本届“中阿文学论坛”可以成为促进中阿文学交流的钥匙,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中阿文学交流的广阔天地中。
阿拉伯作家联盟秘书长哈比卜认为,中阿两个古老文明的文化关系源远流长,正如阿拉伯古谚语所说“求知,哪怕远在中国”。中国文化的影响辐射了整个阿拉伯世界。如今,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也促进了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发展。他认为,教育在促进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回顾历史,1990年阿联酋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设立了“扎耶德阿拉伯语与伊斯兰研究中心”,成为促进中阿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他期待中阿在未来继续大力促进文化交流,在传播汉语、规范汉语阿拉伯语教学方面展开进一步务实合作。
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表示,“中阿文学论坛”的召开助力中阿友好合作。今年7月将在北京召开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中阿文化界积极互动,促进了中阿人文交流,为中阿友好合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智慧。自2016年习主席访问阿盟总部以来,中阿典籍互译等活动顺利推进,这凸显了文学交流在人文交流中的突出作用。
埃及最高文化委员会秘书长赛义德·马斯里说,“中阿文学论坛”体现了中阿对于文化交流的重视。埃及主动向全球的文化领域开放,把文化开放交流同埃及国家复兴计划“2030愿景”结合起来,推动经济的战略合作机遇。埃及希望培养新一代埃及人,巩固埃及传统价值,抵御极端主义,实现国家复兴。埃及重视加强文化交流在发展过程中的突出作用,重视同中国加强文化交流,注重借鉴中国的人才培养经验,努力推动同中国的文明对话。
论坛最后,中国作家协会同阿拉伯作家联盟签署了《开罗共识》,同埃及作家协会签署了《中埃文学交流合作协议》。各方一致认为“中国·阿拉伯国家文学论坛”是增进中阿各国作家相互交流的有效形式。论坛将每两年由双方轮流主办,成为双方机制性交流平台。希望进一步推动中国和阿拉伯各国的文学研究、翻译和出版机构积极合作,相互将各国当代优秀的文学作品翻译介绍给读者,增进相互了解。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双边交流,丰富交流内容,使双边交流与论坛机制相互促进。
(本报开罗6月22日电 本报驻开罗记者 肖天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