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处理大家谈】
“在对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方式上,河北省武安市与重庆市秀山县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将借鉴武安经验推动秀山垃圾处理再上台阶。”重庆市秀山县城市管理局局长张伯醇仔细研读了4月4日本报对河北武安推行生活垃圾城乡统筹一体化处理新模式的报道,他认为武安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的很多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武安市按照农户分类—乡村收集—统一转运—集中处理的办法,全链条收运体系再加上“吃干榨尽”的处理技术,能够真正实现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和稳定化处理目标,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彻底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改变了乡村面貌。张伯醇认为“武安模式”为推动秀山县生活垃圾处理再创新开阔了思路,提供了新示范。
作为住建部纳入的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秀山2013年率先在重庆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创新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片区转运、“四级评比”监督机制、打造示范“以点带面”等做法,基本实现了“设施完备、庭院整洁、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建设目标,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的行政村比例达97.1%,有效治理覆盖人口比例达96.6%。
秀山县建立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工作体系,打破乡镇垃圾中转站区域界线,将24个乡镇划分为7个片区集中收运,明确村(居)可按就近原则将所收集的垃圾转运至最近的中转站,再由片区中转站压缩处理后集中转运,此举节约压缩转运车17辆,节约投入900余万元,降低了转运成本。
“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源头减量’的基本原则,秀山农村垃圾分类的过程和方法与武安基本相同,都结合了具体实际,也很有实效。”秀山县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杨明说,秀山除了分片区集中模式解决了老百姓运转处理垃圾不便,还有四级评比、示范带动等方式多措并举巩固治理成果。前不久,秀山县中平乡在召开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进会时,全乡6个行政村、37个村民小组的相关负责人当场随机选择,即刻赶往地岑村、中平村进行整体检查。房前屋后、路旁栅栏、沟渠河流、物料堆放、田间杂物……一条条、一项项严格按照量化评比标准逐一打分,再根据前一季度全乡总分数,当场评比出3个“洁净村”,奖励垃圾治理费2000元。
通过交叉检查、互评互比、逐户评比的形式,将评比工作最终落实到户,全县形成了“镇与镇比、村与村比、组与组比、户与户比”的良好治理氛围。此外,秀山还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坚持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纳入县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内容,使该项工作从启动到建立长效机制的整个过程都接受县人大常委会和县人大代表的监督。
在资金方面,武安市采取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进行集中收集处置全市各乡镇的生活垃圾。而秀山探索出了“市级专项资金支持一点,县乡财政补助一点,村级集体投入一点,农村居民自筹一点”的筹资思路,区分于单一的筹资模式,累计筹集资金1.5亿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达到800余万元,改变了治理工作投入完全依靠财政“输血”的现状。
秀山也通过破解资金筹集难题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固定+兼职”的模式保障农村保洁队伍,多方召开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场会、开展卫生知识专题讲座和“干部走上街城市上台阶”等活动强化治理宣传。目前,全县建成垃圾处置场1座、乡镇垃圾中转站24座,配置中转站压缩转运车7辆、乡镇垃圾转运车140余辆、环卫手推车1000余辆、垃圾密闭箱体2500余个、120升垃圾桶25400余个。累计完成印制和发放宣传手册10万余册、宣传资料5万余份,制作宣传栏和评比公示栏300余块、宣传标语700余幅;全县配备农村清扫、保洁人员1300余人,有效保障了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转运、处理工作。
“我们按有完备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完善的监管制度和有长效的资金保障这‘五有’要求,结合武安市的实际做法,进一步创新垃圾分类回收技术,完成好资源循环再利用,推动美丽乡村、美丽秀山的建设。”张伯醇说。
(本报记者 李宏 张国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