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上午,长沙市血液中心。一只健壮的胳膊。鲜红的血液缓缓流入机器,分离出血小板后,再流回血管。
“接到血液中心发来库存血紧张的信息,就赶了过来。”国网长沙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工人朱皞,躺在采血床上。这是他的第101次无偿献血,捐献血液累计超过4万毫升。
2000年11月,刚下班的朱皞得知湘雅二医院一名孕妇大出血,但血库告急。他骑上摩托车就往血液中心跑。护士告诉朱皞,血液中心只采成分血,献全血需到献血车才能完成。他二话不说,掉头就往最近的流动采血车赶。
“当护士把针头扎进我的血管,我觉得完成了一个神圣的使命。”这是他的第一次献血。
血液分离机发出“嗒嗒”的声音。“我喜欢这声音。这声音告诉我又在救人。”朱皞盯着连接血管和机器的软管看。
汶川地震后,他第一时间去献血,由于参与人数多,他为此跑了4个献血点才献上;为抢救交通事故遇险人员的紧急献血,一向节俭的他打车去参加,生怕错过社会需要的重要时刻。
起初,无论丈夫怎么解释,妻子还是担心献血会影响丈夫的身体。
怎样打消妻子的顾虑呢?朱皞想了个法子——带她一起去参加。
在朱皞的鼓励下,谢霞终于挽起衣袖走上了献血车。尝试过了才发现,无偿献血后并没有不良反应。
朱皞的爱心行动,得到了妻子谢霞的支持。每次丈夫献完血,谢霞都会准备一碗清淡营养的汤,还经常监督丈夫锻炼身体。
时间一长,夫妻俩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不喝酒、尽量不熬夜,清淡饮食,适当禁食,适量运动,让身体状况和血液氧饱和处于最佳的状态。
妻子开了一家小卖店。当有老人在寒风中挑着小菜担子经过时,她都会叫住老人,递上一杯热水,再买上几捆青菜。
朱皞的女儿常翻看父亲的献血证,问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像父亲那样去献血。
朱皞开心地告诉女儿,别着急,好好学习,快快长大。
2016年朱皞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2016年被评为长沙公司“最美国网人”;2017年被评为“长沙好人”。在朱皞的带动下,国网长沙供电公司每年有上百人参与无偿献血活动。
“破百归零。我无偿献血从现在起,重头计数。无偿献血最能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电力和血液都是这个世界不能缺的东西。”最美国网人朱皞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