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和同学开玩笑,你们是城里的高富帅,我们是沙漠里的蓝精灵。”穿着石油蓝色制服的徐箭说。徐箭工作的地方,是塔里木油田克拉作业区。石油人常说,没有克拉2气田就没有西气东输,这里是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气源地之一。
位于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是油气资源富集区,但地质条件复杂,勘探和开采难度很大,生态环境恶劣且脆弱。一代代塔里木油田科研工作者和石油工人先后攻克了一道道世界性的难题,不但为西气东输工程提供了持续可靠的气源,为我国确保能源安全、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作出贡献,也在多个生产环节注重生态保护,在大漠深处为可持续、绿色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
理论创新破解世界级勘探难题
在塔里木石油展览馆,一个巨大的盆状模型呈现在观众面前——塔里木盆地的地质构造,有地质学家形象地比喻说:就像把一摞盘子打碎了又踹了几脚。克拉作业区所处库车前陆盆地的复杂程度带来了勘测开采工作的一段低潮。1998年,在3500米至4000米的深度发现了克拉2大气田,但随后寻找这种类似中浅层大型油气田的努力却连续遭遇挫折,历时10年未获突破。
“通过实践总结研究我们认识到,前陆区存在顶篷构造对油气成藏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通过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攻关,攻克了巨厚盐层下成像问题,由此发现了成排成带的规模圈闭,开辟了深层找气新领域,指导了克深万亿方大气田的发现,夯实了西气东输工程供气资源。”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工程师张丽娟讲道。
“塔里木的碳酸盐岩与国内外相比都是最复杂的,埋藏深、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国外一些专家看了都直摇头,绝对是世界级难题。”张丽娟介绍。科研团队开展了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礁滩体、古岩溶等攻关研究,确认塔里木盆地奥陶系一间房组、良里塔格组生物礁的存在,创新建立了礁滩复合体的沉积模式、岩溶模式,揭示了礁滩体岩溶储层沿台缘带呈透镜状叠置连片规模分布的规律,形成了沿台缘带钻礁滩勘探思路,并据此发现了中国第一个大型礁滩体凝析气田——塔中Ⅰ号气田,被评为全球重大发现之一。
研究人员发现巨厚碳酸盐岩内沿不整合面发育着“串珠状”的岩溶储层,于是形成了沿不整合面钻层间岩溶储层的勘探思路,发现了哈拉哈塘油气范围5000平方公里超深层大油气田,开辟了台盆区碳酸盐岩勘探新领域。碳酸盐岩这个近20年一直默默无闻的配角,一跃成为原油上的主力军。
在这些创新理论的指导下,克深大气田、塔中、哈拉哈塘等深层大油气田相继被发现,实现了塔里木油气产量向2500万吨的跨越,也为西气东输奠定了坚实的后备资源。
技术引进再创新打造“地下珠峰”
探明了油气的储藏点,还需要高超的钻完井技术将深埋地下的宝藏带上地面。“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天山南麓库车山前是我们主要的作业区,这两个区块地质条件复杂、工况条件恶劣,给我们的钻完井技术提出了很大挑战。经过攻关,我们形成了超深复杂井的优化钻井技术和高温高压井的管理改造技术。”油气工程院技术负责人刘洪涛说。
克深气田于2008年6月发现,是世界罕见的超深超高压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在这里钻井,面临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为此,油田持续开展工程技术攻关,大力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具有塔里木特色的十大钻完井技术系列,极大地提升了油田深井超深井钻探能力。
塔里木油田已攻克7500米至8000米超深超高压致密气藏勘探开发核心技术,实现该类气藏的规模开发,并为油田向8000米以上领域勘探进军奠定了技术基础。其中,克深902井钻至8038米完钻,相当于钻成了一座“地下珠峰”,成为陆上第一深井。
秉持生态理念建设绿色矿山
在建设年产3000万吨大油气田的征程中,塔里木油田秉持“开发一个区块、建设一片绿洲、撑起一片蓝天”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勘探、开采、运输、善后的全流程秉持生态优先理念,精心编制绿色“施工图”,力争2020年总体达到集团公司油气田企业“绿色矿山”创建标准,让资源地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更多绿色发展成果。
塔里木油田采用对环境扰动较小的震源进行勘探施工,还通过合并测线等方式进一步降低物探工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正在施工的乌什西二维物探项目,为了绕开国家重点公益林区和湿地公园,将原有的五条测线合并为两条。
油田推广应用井下作业和试油无污染作业方式,实现油水不落地、试油无污染。库车山前克深1T和克深605等井在钻井液不落地装置区,钻台挡泥伞及小鼠洞下新增一个“漏斗”,创新采用“沙土+防渗膜隔离层+钢板”组合隔离方式,既环保又经济。
对于已经完成历史使命,枯竭、废弃的油气井,善后的过程同样要绿色、环保。3月12日,塔里木油田《永久性弃置井封井技术规范》应运而生,成为中国石油首部涵盖油、气、水等井的封井标准,为永久性弃置井的封井提供了标准依据,确保在井的“生命终结”之后尽可能消除对环境的影响,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面对浩瀚沙海单调色彩的塔里木,石油人却在这里描绘出了一幅五光十色的画卷:他们身穿象征着深沉和睿智的湛蓝,开凿出黑色的石油宝藏,又用火红的热忱打造出一片绿色的矿山。科技与生态,正在吹响新时期石油会战的集结号角。
(本报记者 王瑟 本报见习记者 周世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