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听涛】
今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当听到全国人大代表张淑琴谈及让红色基因注入血脉代代相传的话题时,他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临沂作为沂蒙精神的发祥地,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从“一门三英烈”参军支前的故事到“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厉家寨,再到“两个肩膀一双手,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九间棚,沂蒙人民在历史的激荡、岁月的洗礼中铸就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脊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步入新时代,如何实现全面小康、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等问题,是摆在沂蒙人民面前的一系列“考题”,答好时代赋予的这份“试卷”,必须传承红色基因,发挥沂蒙精神的最大优势,为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筑牢理想信念之魂,答好“政治基础题”
“父送子”“妻送郎”“谁第一个报名参军,俺就嫁给谁”,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信仰、一种信念,是沂蒙精神的灵魂所在,也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在山东临沂,当时420万人口中有120万人次拥军支前,21.4万人参军,10.5万人献出宝贵生命。沂蒙人民就是凭着对共产党的坚定信仰,对共产党一定会带领贫苦人民走向光明的不变信念,无惧生死、心无旁骛听党话、跟党走,创造了“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的“烽火传奇”,创造了“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的历史佳话。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是一项空前艰巨的宏图伟业。只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决心和毅力,就没有趟不过的河,也没有越不过的坎。这需要老区人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红色基因注入血脉、融入灵魂,传承和弘扬好“听党话、跟党走”的沂蒙精神,筑牢政治灵魂和精神之柱,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紧密地团结和凝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推动中华巨轮沿着正确的方向劈波斩浪、砥砺奋进。
勇担历史使命之责,答好“时代必答题”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革命战争年代,抵御侵略者的入侵、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是那个时代赋予人民的“必答题”。面对日军侵略、国家飘摇、民族存亡,沂蒙人民没有退缩,更没有置身事外,而是挺起脊梁,用果敢坚毅、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投入到革命中去,涌现出“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用乳汁救助伤员的“红嫂”、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模人物和先进群体,铸就了“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的革命意志。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为我们擘画了“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对“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进行了战略谋划。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新使命,也是做好“新时代答卷”的“必答题”。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是水之源、木之根。千万沂蒙儿女在沂蒙精神的感召下,更要继续发扬“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精神,凝聚沂蒙力量,贡献沂蒙智慧,传承沂蒙情怀,以舍我其谁的历史使命感,肩负起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历史责任,坚持久久为功,步步为营,聚合人民群众千万辆“小推车”的磅礴力量,推出新时代长征路上的伟大胜利,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的精彩“答卷”。
树立“走在前列”之志,答好“自主创新题”
老区的人说,沂蒙山就是一座人民精神铸就的山,是沂蒙人民的精神脊梁。深厚的文化底蕴铸就了沂蒙人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不甘落后的品格。革命战争年代,为了寻求出路和自由,沂蒙人民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翻身当了主人;改革开放犹如春风吹遍了沂蒙大地,不甘平庸、敢闯敢试的沂蒙人民,从最初的“一穷二白”“摸着石头过河”,开辟出“物流兴市”的道路,建成了商贾云集的“物流之都”。面对时代给出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自由发挥、广开思维的“创新题”,沂蒙人民从没犹豫、从没止步,主动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加快老区跨越发展的步伐。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临沂时,提出了“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在前列”的殷切期望。在这样一个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时代里,作为老区人民,就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始终保持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劲头,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和敢作敢为的魄力,积极迎接新挑战,开辟新天地,创造新业绩,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临沂方案”、打造更多的“沂蒙样板”。
(作者:王京凯,系山东省临沭县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