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13日 星期三

    巧手织得凤凰来

    作者:本报记者 俞海萍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13日 01版)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鬓挽青云,红绳巧系,华服摇曳,冠饰生姿。初见蓝延兰,就是这样穿凤凰装,梳凤凰髻,戴凤凰冠。

        畲族凤凰装最具意韵之处,就是衣裳和围裙上系的各色刺绣彩带。彩带之于畲族人,既是服饰装饰物,也是腰带、背带等实用品,还是驱邪祝福的吉祥物。

        蓝延兰就是把畲家记忆织进彩带的人。今年全国两会上,蓝延兰编织的彩带被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县长钟海燕带到了北京,“彩带代表我们畲族人民对党的感谢和忠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蓝延兰说。

        成立于1984年的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2002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景宁调研,指示要将畲乡的特色充分展示出来。

        蓝延兰生活的东弄村是一个畲族村。村党支部书记蓝国欣告诉记者,几年前,村民年人均收入还不到5000元。靠着党的好政策,全村移民下山,建起东弄新村,尤其是这5年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村民收入翻了几番,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畲族文化是人文浙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不让彩带艺术失传,2008年蓝延兰成立了“畲族彩带艺术工作室”,把自己的梦想和祝福织进方寸之间。

        工作室内,蓝延兰自豪地向记者展示作品。她和祖辈们编织的彩带,可以说是一部小小的社会发展史了。

        蓝延兰外婆的外婆蓝七女,是清末有名的彩带编织艺人,织造的《皇帝朝纪》字带成为当地畲族织带的模板。

        蓝延兰的外婆蓝龙银,也是一位织带高手,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以编织彩带为生。

        蓝延兰6岁开始学织彩带。1984年6月,蓝延兰突破陈规,织出“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汉字织纹;1997年,她又织出“庆贺香港回归”字样的彩带,记录国之盛事。

        “我能成为省级非遗项目畲族彩带编织的传承人,并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优秀民间文艺人才’,都源于政府对民间传统工艺的重视。”蓝延兰说。

        党的十九大召开,蓝延兰把“畲乡人民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织成长1.5米,宽6.5厘米的彩带。“这是花了一星期赶织出来的,满含着畲乡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深情感恩。”蓝延兰说,“还有一条彩带,我编织了56个民族字符,寄寓着民族大团结的祝福。”

        蓝延兰介绍,一位在上海纺织大学就读的韩国籍学生5次上门求教技艺;日本学者池田一郎专程在她家学了3天,后来用日语写成书,介绍中国畲族彩带与其他艺术的不同;一位美国客人专程到她家,一次购买十余根彩带。“彩带文化可以‘走出去’,这是我的外婆、外婆的外婆她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蓝延兰还自编自导了畲族农耕歌伴舞,“这个节目还上过中央电视台,大家都开玩笑说,跟着蓝大姐就可以上央视呢。”蓝延兰不无自豪,凤凰彩带真的带着大山深处的畲族文化飞向世界。

        (本报记者 俞海萍)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