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最近,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科研人员在一个月内记录到40多次野生水獭活动,这意味着三江源存在着健康的野生水獭种群。水獭,被称为河流生态系统良好的指示物种。
在青海,不但水獭种群得到恢复,可可西里藏羚羊种群数量也达到了7万多只;青海湖湟鱼资源量由不足3000吨恢复到8万吨,增长了近30倍;雪豹从过去难觅踪影到现在频频现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中国大地上,正书写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碧波荡漾、青山朗润,老街雨巷、丝竹悠扬……这是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描绘的江苏实现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图景。五年多来,江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积极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逐步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蹄疾而步稳”已成为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制胜法宝:首创的“河长制”治水模式在全国落地;率先出台环境信用评价等级,得到生态环境部推广;全国首个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综合改革试点省份锁定江苏。据了解,与2012年相比,江苏单位GDP能耗下降19.8%,万元GDP用水量下降26%。同时,江苏累计建成国家生态市县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数量居全国第一,一幅“自然环境之美、景观风貌之美、文化特色之美、城乡协调之美”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从青藏高原到东部沿海,大江南北,山川沃土,景色日新。
被称为三江之源的青海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我国首个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今年出台,明确到2035年,将实现对三大江河源头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建成现代化国家公园。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的福建省,不断补齐短板,努力建设生态环境“高颜值”、经济发展“高素质”的新福建。该省持续深化环境保护责任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陆续出台《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和《福建省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办法》,并率先建立了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此外,福建还大力实施洁净蓝天工程、清新水域工程、清洁土壤工程和环境治理与修复工程,仅2017年用于节能环保方面的投入累计达120.64亿元。福建省环保厅总工程师郑彧说,一系列务实举措让福建的水、大气、土壤、森林覆盖率等生态环境指标始终名列全国前茅,“清新福建”已成为福建发展的亮眼底色。
从城市到乡村,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在江西省泰和县,城乡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变废为宝”主题创意活动。孩子们利用纸杯、易拉罐、烟盒、光盘等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出笔筒、帆船、台灯、书屋、装饰画等富有创意的手工作品,“践行生态文明、做绿色低碳生活的传播者”。近年来,江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的殷切嘱托,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唱响了“江西风景独好”的生态品牌。目前,江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湿地保有量保持91万公顷,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2%,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3.9%。
一粒粒贝壳涂色后被制成“盘中贝”,洗衣液瓶、包装袋被做成美观实用的菜篮子,过期中药材被摆成了八卦图……近日,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举办的“垃圾再生作品艺术展”吸引了众多观众。柯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徐登富介绍,从2017年3月开始,该区围绕“全覆盖、可持续、高标准”的要求重点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从最初建立垃圾分类兑换超市,到慢慢升级成为垃圾再生馆,逐步实现90%以上的废弃物再生利用。他说,人人参与建设美丽家园,现在,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等,已经成为市民们的共识。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全面部署,这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将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江西省环保厅副厅长石晶说。
(记者万玛加、郑晋鸣、高建进、严红枫、胡晓军 见习记者刘成志、马荣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