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第一次遇见城市书房,是在2015年的春天。那一天我仿佛走进一个期待已久的理想国。注册、刷卡、进门,整个流程不到半分钟。”6月2日,在浙江省温州市的一处城市书房,夏海霜忆起初遇书房时的兴奋。
夏海霜是土生土长的温州人,从学生时代起就有一个梦想:开两间店,一间服装店,一间书店。服装店用来“秀外”,书店用来“慧中”。她甚至连名字都想好了——“遇书房”,不为盈利,只为爱书人。“从象牙塔走进尘世烟火,经历了生活的五味杂陈,才知道虽然是个小梦想,实现起来也很难。”夏海霜说,城市书房的出现,让她的梦想照进现实。
城市书房无人值守,24小时全天候为市民提供免费借阅服务。原木色的书柜、桌椅和地板,配上柔和的灯光,临街的落地玻璃通透明亮,把城市的喧嚣阻隔在外。在这里,从学生到耄耋老人,各自读书,安静得只能听见书页翻动的声音。
温州2014年4月办起第一家城市书房,从此唤醒了都市人沉睡已久的“阅读因子”。开一家,火一家,如今50家风格各异的城市书房,像散落的星子,嵌入城市的商圈、社区、公园——道德广场城市书房,原本是广场上喷泉的控制间,改造时设计师采用透明玻璃,将阅读空间与原有的管网设备融为一体;鹿城区文化中心城市书房,出自法国设计师之手,100平方米的空间容纳了近50个阅览座,每一张桌椅都是设计师精心挑选,充分考虑各种细节……
“无人值守并不等于无人管理,城市书房跟小区或附近的单位共享保安。”温州图书馆馆长胡海荣说,开始我也担心书房的管理成为难题,事实证明,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这里只有书本的翻阅声,运行了一段时间,甚至连张废纸片都不曾留下。
城市书房吸引了大量志愿者,卫生打扫、上架整理等都由书房所在区域的市民志愿完成。目前,城市书房已与10多支社会志愿者团队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计招募志愿者260多人。住在联合大厦的温州商人龚小萍每晚都到楼下的大南城市书房打扫卫生,“我们这一代只做生意不读书,不能让下一代也这样”。
这种“分布式服务”使单位面积效益大增。据统计,2017年温州市区城市书房总面积6800平方米,接待读者206万人次,外借图书134万册,办理借书证4.9万张,图书外借率380%。服务效益优于一座建筑面积1万至1.5万平方米的中型图书馆。
文化是不可或缺的民生,城市书房建设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与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最佳切入点,不仅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而且还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培育了社会文明新风,是对“八八战略”中发挥人文优势、推进文化大省建设要求的积极探索。
如今在温州,阅读成为众多市民的生活必需,城市书房成为温州城市的文明路标和市民的心灵港湾,成为温州经济再度发展腾飞的精神文明保障。
(本报记者 王建宏 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