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在市场监管领域推进管理方式改革和创新,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所谓“双随机、一公开”是指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将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为何要采用这种监管方式?“双随机、一公开”能取得怎样的效果?6月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马正其进行了解读。
以“管”促“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伴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创业创新效应的逐步显现,我国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截至今年3月16日,全国市场主体突破1亿户,五年增加70%以上,“井喷式”增长的市场主体也为监管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一方面,伴随着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传统的监管方式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需要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建立更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马正其指出,另一方面,市场监管领域存在多头重复监管、“任性执法”等问题,也加重了企业负担,亟须加以规范。
“我国有54个部门有执法权,如果这54个部门频频去企业检查,会给企业带来很大负担。此外,监管和执法人员的数量有限,无法通过传统的巡检来监管好那么多企业。”马正其介绍,“双随机、一公开”旨在解决一些领域存在的检查任性和执法扰民、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以科学有效地“管”促进更大力度地“放”,着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事实上,早在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要求在市场监管领域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自2016年起,“双随机、一公开”更是连续3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马正其表示,两年多来,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建立了“一单两库一细则”制度。“一单”是指双随机抽查的内容,即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两库”为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制定随机抽查工作细则和年度抽查工作计划,形成“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长效工作机制。
高效监管:有效降低企业负担
具体到“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效果,记者了解到,随机抽查相当于给检查对象和检查人员戴上了“紧箍圈”,让大多数人不敢心存侥幸,不仅从根本上遏制了人情监管,也提高了监管的效能和公正性。
抽查后将检查结果及时准确公开,也进一步提升了市场主体的诚信守法意识。据了解,市场监管领域自抽查检查结束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要将结果记于企业名下,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百分百予以公示;发改、财政、商务、海关、税务等部门也要通过政务大厅、门户网站、自助终端、APP平台等渠道及时公开抽查结果,并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共享。公众可随时查询企业的信用信息、有关部门可对违规企业进行联合惩戒……这些举措无疑都将引导企业诚信自律经营。
“今年以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针对投资、培训、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的5万户企业开展定向抽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2018年共计划抽查1719批次,占全国企业总数的5%。与巡查相比,双随机抽查大幅减少了检查次数,降低了企业负担,增强了企业守法诚信经营的自觉性,降低了政府的监管成本,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马正其以进出口货物监管领域举例说,自2015年6月实施“双随机、一公开”以来,海关平均出口通关时间由2.7小时缩至今年4月当月的0.9小时,平均进口通关时间由29.2小时缩至今年4月当月的8.2小时,有效提高了通关效率。
严查严处:实现“良币驱逐劣币”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方式,一要推动市场监管日常检查“双随机”方式全覆盖,检查结果全部公开。对有投诉举报等情况需要专项或重点检查的,也要严格规范程序。二要加强顶层设计,统一“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和流程,整合各类市场监管平台。三要推进跨部门综合执法、联合监管,减少多头多层重复执法。四要提升基层执法能力,完善考核和问责免责办法。
各类市场监管平台如何整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很快会在原有工商清单的基础上加上食品、药品、知识产权、产品质量、特种设备等内容,凡是大市场监管能管到的,需要到企业进行日常检查的,全部归到一个清单上来。”马正其透露,牵涉到其他部门的检查事项,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由各相关部门拿出抽查事项清单,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统一摇号,组成联合检查队伍,进一步减少对企业的打扰,让企业安心做事。
当然,“双随机、一公开”的随机抽查制度并不意味着没有被抽查到的企业就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马正其强调,针对当前市场领域中存在的虚假广告、假冒伪劣商品、坑骗群众等一系列问题,只要有群众投诉或举报,市场监管部门都会按照程序严查严处,以促进更多企业诚信自律生产经营,实现“良币驱逐劣币”。
(本报记者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