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08日 星期五

    一座村庄一个答案

    作者:本报记者 蒋新军 颜维琦 本报见习记者 李睿宸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08日 01版)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凭什么是余村?所有来到余村的人,心里都有这样一个疑问。

        5月底,记者带着同样的疑问走进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村口的石碑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个大字刚劲有力。

        为了生动呈现余村的变迁,村主任俞小平花了很多精力。他的爷爷俞万兴是余村第一任村支书,也曾是村里致富的带头人。在俞万兴那个年代,村里开山炸矿建石灰窑,村集体的腰包鼓了起来,但是环境随之恶化,“炮工哨子一响,漫山遍野的鸡蛋大的石头嗖嗖嗖飞到对面的山坡上,碗口粗的竹子一下子就被砸穿,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俞小平回忆,这也是村里一代人共同的灰色记忆。

        余村人犹豫过、怀疑过。20世纪90年代末的一天,村里的矿山出了事故,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当晚召开干部会议,是否继续开矿?他们讨论了很久,相持不下。

        余村很纠结。但我们把视线放到更宽广的范围,彼时,勇立改革开放的潮头的浙江大地,正面临两种思路的冲突:是继续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还是另寻新路,将生态经济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余村,恰好是典型个案。

        此时的余村,需要一颗定心丸。

        给出定心丸的正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2003年7月,习近平同志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一条正式提出,建设“绿色浙江”的决策,迅速传导到浙江每一个角落。此后,余村也关停了几个石灰窑,显得小心翼翼。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考察时,得知村里关闭矿区、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后高度评价说:“下决心关停矿山是高明之举。”

        余村很快关停了所有矿山和水泥厂、化工厂等污染环境的企业,抱着坚定的决心,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

        潘春林是余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过去是拖拉机手,凌晨3点就起床去矿山拉石头。2005年之后,他创办了农家乐,之后很快有了自己的旅行社,还承包了县里的重要风景区,打造了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

        村民周洪法是摄影爱好者,30年来,他用相机记录下了村里的变化,从他的照片里可以看到,山里的小溪过去一片污浊,而现在已经成为荷花山漂流胜地。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水青山,给村里增添的不仅是财富,更是心灵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步入余村电影院,记者看到近两百个座位已被填满,影片《坚定“两山”路 奋进新时代》正在播放,这部影片,陈毛应已经看了无数遍。当年的那次会议,作为安吉日报记者的陈毛应也在现场。重温过去,他感慨道:“每次看影片都有新的体会,也愈加感受到新时代的伟大,当年的预言都变成了现实。”

        青山环绕,鸟语花香。践行“两山”重要思想,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美丽中国小小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是余村给出的答案。

        (本报记者 蒋新军 颜维琦 本报见习记者 李睿宸)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