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08日 星期五

    永葆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精神

    作者:杨海英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08日 11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政党、一个社会同样如此。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伟大的社会革命,要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要有坚韧不拔奋斗到底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到“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再到“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奋斗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奋斗精神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与使命担当,为我们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指引和实践遵循。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奋斗精神的政党

        在97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前赴后继、奋勇前行,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靠的就是建立在坚定理想信念基石上的奋斗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如何实现救亡图存,重振河山,打败帝国主义,推翻反动统治,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成为摆在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面前的第一道考题。中国共产党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义无反顾成为中华民族的主心骨。经过28年浴血奋斗,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各种政治力量都不可能完成的政治任务,迎来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怎样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又一个历史性考题。正是在奋斗精神的凝聚和鼓舞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大庆油田开采、南京长江大桥通车等一系列经济建设成就,取得了“两弹一星”等大长民族志气的辉煌成就,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再一次伟大奋斗。邓小平同志说,“现在问题相当多,要解决,没有一股劲不行。要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必须下长期奋斗的决心”。在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既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既“摸着石头过河”又加强顶层设计,不断探索、不懈奋斗,用几十年时间走过西方社会数百年的发展历程,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路,也是一条走向辉煌的路,使得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出来的,是伟大实践、伟大奋斗创造出来的伟大时代。

    在奋斗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更需要接续奋斗、不懈奋斗、永远奋斗。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从现在到2020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进入倒计时,但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并不平坦,还会有诸多矛盾要解决,有不少硬骨头要去啃。我们不仅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奋斗精神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更要在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上不懈奋斗。尤其需要重视的是,这三大攻坚战背后既有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因素,又有发展阶段所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还有思想认识等主观因素的牵涉,攻坚克难既要勇于奋斗又要善于奋斗,不仅要讲奋斗的决心与意志,还要讲奋斗的策略与本领。

        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一任务更为宏大艰巨。尤其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直接参照,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也只能走自己的路。这是一场艰巨的社会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认识革命,只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驰而不息地奋斗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是让曾经饱受刻骨铭心磨难、目前尚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还要使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新世纪、新舞台展现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永恒魅力,为实现民族复兴熔铸精神之魂。这一历史进程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的不懈奋斗。

        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不懈奋斗。放眼当今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如何在“黑天鹅”频飞,世界不确定性日渐积累的背景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育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全球治理新格局;如何在“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的喧嚣中,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使其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如何在猜忌、封闭、对抗阴影潜滋暗长的氛围中,让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深入人心,化理念为行动,变愿景为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

    践履信仰和使命担当需要中国共产党永远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夯实永远奋斗的信仰基石,肩负永远奋斗的使命担当,把永远奋斗这一政治品格发扬光大。

        不忘初心,筑牢永远奋斗的信仰之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这一初心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源泉。历史辩证法告诉我们,共产主义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身处低潮时不气馁不消沉,以“天欲堕,赖以拄其间”的豪迈坚毅前行,在走向辉煌时不骄傲不自满,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情怀快马加鞭,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不忘为什么出发,始终不忘曾经走过的路,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牢记使命,担负起该担当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党和政治家应具有远见卓识和历史担当。”“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取得的辉煌成就,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的写照。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对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呼唤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良性互动中展现新担当。我们要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人是革命者,要始终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我们要以忧党、忧国、忧民的情怀,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奋斗,通过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担当。我们要勇于创新,不人云亦云,不因循守旧,不随波逐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奋斗劲头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

        践履信仰需要中国共产党永远奋斗,使命担当需要中国共产党永远奋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我们要在永远奋斗中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使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在中国大地上不断续写崭新画卷。

        (作者:杨海英,系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