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宁德6月3日电(记者高建进 见习记者刘成志)这些天,闽东故事牵动了全国目光。5月31日,光明日报头版刊发长篇通讯文章《滴水穿石三十年——福建宁德脱贫纪事》,同时配发评论员文章《闽东事 天下理》。这一重大报道刊发后,迅速在宁德市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宁德市领导立即作出批示;当地报刊、电台电视台和网站、两微一端等各类媒体第一时间推送转载;闽东干部群众认真研读文章,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宁德工作期间,足迹遍及闽东各县,深入乡村访贫问苦,提出了“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撰写《摆脱贫困》经典扶贫著作,为闽东的脱贫指引了方向。在全国上下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在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进一步统一认识,加快步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到脱贫工作之中。
“感谢《光明日报》对宁德精准扶贫工作的高度肯定。这篇报道有高度、有深度,分量很重,是对三十年来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充分肯定。”5月31日,宁德市委书记、市长郭锡文立即作出批示。他表示:“脱贫攻坚路上,宁德要走在前列、干在实处。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留下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滴水穿石、久久为功,谱写新时代宁德发展的崭新篇章。”
连日来,闽东日报、宁德电视台、宁德人民广播电台、宁德晚报等当地各新闻媒体,以及当地的网站、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全部推送转载光明日报的重大报道,并发表评论和反响性报道文章,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发力,形成浓厚舆论氛围。当地干部群众纷纷在融媒体平台留言点赞,抒发胸臆。宁德市农业局局长、扶贫办主任俞道雄说:“正是有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留下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闽东‘弱鸟先飞’才有‘原动力’;有了总书记当年的‘起笔’,才有了今天宁德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画卷,才有了摆脱贫困的壮丽诗篇。”
盛夏的宁德寿宁下党乡、福鼎赤溪村、硖门畲族乡柏洋村,茶香瓜熟、游人如织。这些天来,这里的村民不约而同地从报刊、网络上阅读光明日报头版刊发的报道和评论。里面讲的是他们的小康故事,一定要先睹为快。
“习近平总书记满满的为民情怀,极大鼓舞了干部群众。”寿宁下党乡退休干部刘明华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报道。他兴奋地说,30年来,在“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精神的指引下,这里群众富了、道路通了、乡村美了,从一个山坳乡村,到现在八方游客纷至沓来,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总书记的“三进下党”。赤溪村党支部书记杜家住表示,光明日报的文章让人无比振奋,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滴水穿石、久久为功”,赤溪的扶贫历程很好地印证了这句话。他说:“身为基层干部,我们要秉持这份信念,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在小康路上,做到每户有人挂、每户有人帮、每户都脱贫,为赤溪全面建成小康村而奋斗。”柏洋村村主任张秋香告诉记者,光明日报的文章总结提炼了闽东扶贫攻坚的典型经验。“从特困村到‘明星村’的蜕变,柏洋经历了漫长的奋斗。我们要始终牢记总书记在闽东工作时所说的‘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个好支部’,践行‘五心’工作法,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到2020年,我们将力争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万元、社会生产总值30亿元、村财政收入1000万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