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02日 星期六

    “研培计划”:让非遗从历史走进当下

    作者:章莉莉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02日 12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传统工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帮助传统工艺等非遗走进当代生活,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话题。

        为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2015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与教育部启动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简称“研培计划”),逐步确立了“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总体要求,以及“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预示着包括传统工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发展振兴的新阶段。

        研培计划让很多大学、机构以及学者、设计师等都参与到了非遗的传承中来,他们帮助传承人更新了理念,并为非遗传播提供了展览展示的多种舞台。比如,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以传承人的能力培养为导向,左手牵着非遗传承人,右手牵着设计师、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围绕“一个传承人、一门手艺、一个故事、一件作品、一个教程”,不断探索“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多样化方式,在尊重和理解传承人手工技艺特征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出“非遗跨界创新的研培教学模式”。

        自2015年启动以来,研培计划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全国前后有80余所高校参与进来,共举办研修、研习、培训390余期,培训学员1.8万人次。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启动了本地区的研培工作,全国参与人数达到5.6万人次。研培计划帮助传承人群增强了文化自信和传承实践能力,丰富了非遗保护的举措,激发了非遗传承的活力,提升了整个社会的非遗保护传承水平,促进了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此外,研培计划在增加城乡居民就业、促进精准扶贫、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以贵州黔东南州为例,2017年该州参加研培计划的学员,以“传承人+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创业的就达225家,实现年销售收入逾7.5亿元。同时,优秀学员返回当地培训新学员并带动约9500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占就业总人数的58%,每家企业平均带动47人就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已被《国家“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列为重要任务。在过去三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日前联合印发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按照实施方案,2018年至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约100所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关单位,每年组织开展约200期研修、研习和培训,各省级文化行政部门也将会同本级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本地区的研培计划,预计每年参与研培的人将达2万人次。我们相信,随着研培计划的深入开展,传统的技艺会被创意激活,古老的非遗也将从历史走进当下生活。

        (作者:章莉莉,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运营总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