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29日 星期二

    凝聚社会共识 全面深化改革

    作者:布成良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29日 11版)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来中国人民砥砺奋进,谱写了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壮丽诗篇。今日中国已从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穷走向小康。40年改革历程使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4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也是不断解放思想的历程。解放思想不是解决一时一地问题的权宜之计,而是我们一以贯之的思想路线。当前社会上对于改革开放的认识和把握总体上是清醒、正确的,但质疑、否定改革的声音也未曾间断。有些人留恋过去,对计划经济时代念念不忘,因而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归咎于改革开放,认为“改革开放过头了”,甚至认为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轨道。这种观点是偏颇和错误的。实践表明,一些人心目中的“平均主义”“大锅饭”,不仅没有给人民群众带来幸福,反而造成中国相当长的时间内贫穷落后。

        1978年,我们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成功实现了伟大转折。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繁荣局面,就没有今天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就没有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先易后难的渐进式改革,既避免了因举措不当而引起的社会动荡,为顺利推进改革提供了保障,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改革推进到今天,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不仅没有“过头”,反而到了破解难题的时候了。改革越是到了攻坚期、深水区,越需要我们进一步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把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与改革过头论调相反,有些人主张“必须从公有制的框框中解放出来”,认为国有经济效率不高,“改革不足”,应彻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认为“私有化”不足,主张彻底私有化。

        私有化不是发展中国家包治百病的“良方妙药”。前些年,西方一些人在俄罗斯搞“500天计划”,以“休克疗法”推行私有化,瓦解了俄罗斯原有经济制度,结果让俄罗斯元气大伤;乌克兰推行私有化改革的十年,国民经济大幅萎缩;阿根廷在西方支持下进行“私有化”改革,结果国民经济严重衰退,国家负债1300多亿美元,社会分化,人民贫困,贫困率由私有化之前的7.7%猛增至30%,失业率超过了20%。许多国家的“私有化”带来的是“贫困化”,是民不聊生,是民族的冲突和国家的动荡。

        殷鉴不远。社会主义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一场深刻的革命。40年来,我国经济改革打破了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但是,市场化导向的中国经济改革,不是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的“改造”,不是否定、抛弃社会主义的“改向”,改变的只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和形式,而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本质。

        我们反复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加市场经济,两种优势的叠加、融合,推动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在中国改革的进程中,离开了公有制为主体搞私有化,必然会产生两极分化,造成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马太效应”。削弱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放弃国有企业的影响力,必然会为国际垄断资本所控制,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独立就难以保障。私有化过去不是改革的方向,现在和将来也不会是中国改革的方向,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解放思想的过程也是凝聚社会共识的过程。没有广泛社会共识,改革就难以顺利进行。改革之初多是皆大欢喜的普惠式改革,人们较易达成共识。当前改革面临的环境和问题比较复杂,多是触动利益格局的闯关夺隘,达成共识较难,因而“改革滞后”论不时出现。改革在某些方面、某个时期,快一点、慢一点是有的,但总体上不存在哪些方面改了,哪些方面没有改。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改革力度加大,国有企业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突破,政治体制改革整体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进展顺利,改革的“四梁八柱”主体框架基本确立。这些改革举措,进一步清除了束缚创新创造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面对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面对人民群众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美好生活的需求,除了深化改革,别无他途。40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当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破釜沉舟的决心,勇于变革创新,扑下身子、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地生根,以改革的实际成效造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

        (作者:布成良,系江苏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