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当4.7万名各界嘉宾云集会场,388家企业参展“亮宝”;当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536名嘉宾积极到访,共同挖掘大数据的“金矿”,“爽爽的贵阳”因为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到来而鼓荡起了强劲的脉搏。
大数据形塑新贵阳。从“欠发达山区”到“中国数谷”,这座城市在短短几年间蝶变为一个巨大的引力场。站在数博会会场,汹涌人潮中既有政商学研各界代表,也有扶老携幼的普通市民。每个人都能在大数据的宝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珍宝。正如本届数博会的主题所述——“数化万物 智在融合”,以融合为最大特征的大数据,为人们提供了无限可能,打开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大门。
数据融入经济发展大脉络。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口,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成为时代选择。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在数博会开幕式上介绍,近年来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预计到2020年,数据总量全球占比将达20%,成为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大数据描绘出广阔未来,为中国提供了无限机遇。
数据助力更具效率的社会治理。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在开幕式上表示,大数据治理体系是我国实施大数据战略的重要保障。 “党政科学决策支撑服务平台”“党建大数据平台”……一个个大数据平台拔地而起,为国家长治久安搭建起数据的“高速公路”;各种新技术、“黑科技”层出不穷,为社会治理夯实了数据基石。基于大数据的展示系统、调度中心、指挥平台更是遍布展区,将沉睡的数据有机串联起来,辅助政府决策、社会治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正逐步成为日常。
数据贯穿于民生福祉点滴改善。数博会上,“互联网+教育”体现为“教育行业大数据”“智慧教育”“AI教育”,“互联网+医疗”被“精准医学”“医疗云服务”“数化健康”等印证,“互联网+文化”孕育出了“版权云”“知识产权管理平台”……从奶牛健康状况管理到手机自拍背景虚化,从在线扶贫的精准施治到红绿灯的时长安排,大数据技术已经贯穿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之中,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数据架设起互联互通国际桥梁。今年的数博会不仅有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互联网企业,也有印度、马来西亚等国积极参与。为此,会场专门设立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伙伴展区,探索建立“一带一路”数据国际合作机制,为全球大数据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随之而来的,是数据及网络安全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在大规模数据流动成为常态的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安全、数据信息保护、信息法治健全等成为悬在每个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能够保护数据安全的,只有数据本身。主动防御的安全概念早在十余年前便已被提出,但只有基于大数据、通过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核心来分析威胁、发出预警,才能封堵风险行为,确保数据本身的安全。这条路,任重道远,却势在必行。
在贵阳感知数字中国。大数据助推高质量发展,提升民众获得感,描画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报记者 李克 王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