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1928年9月27日,南京雨花台的刑场上细雨飘洒,一名男子身着青绿色夹衫、白单裤,脚穿白帆布胶底鞋,梳着整齐的头发,迎风站立,视死如归。在他的内衣口袋内,有一封写给弟弟妹妹的诀别信,字字坚毅。
90年后,这封诀别信亮相中央电视台《信·中国》栏目,当信中对新生活的向往、对亲人的柔情跨越时空萦绕在耳际时,史砚芬这位英烈的名字,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亲爱的弟弟妹妹,我今与你诀别。”“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我为人类幸福而死,无愧于心,死得其所,死得光荣。”……3月30日晚上8时,《信·中国》节目准时在央视一套播出,当主持人朱军介绍完史砚芬的就义背景后,青年演员张艺兴诵读了史砚芬写给弟弟妹妹的诀别信。这封信,是史砚芬在南京被捕入狱后,于1928年9月27日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前所写。据记载,史砚芬于当年5月,在台城召开秘密会议时被捕,入狱4个月后在南京雨花台壮烈牺牲,年仅25岁。
有关史砚芬的故事,他的家乡江苏宜兴市义庄村的村民个个都能说上几句。今年86岁的史培川老人与史砚芬的妹妹史如晏熟识,小时候经常听史如晏说起她哥哥的故事。据史培川回忆,史砚芬家族本是村里的大户人家,年少时史砚芬十分好学,考入当时的常州省立第五中学。在校期间,他发奋苦读,经常通宵达旦,有时油灯燃尽后才肯休息,有时连走路都在看书。一次,他边走路边看书,还被地上的石块绊了一跤,撞掉了一颗门牙。
1919年,正在中学读书的史砚芬投身五四爱国运动的洪流,积极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此期间,史砚芬有机会听到江西、湖南等地群众运动的情况,看了许多进步刊物,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他积极开展群众运动,并任宜兴县国民党党部宣传部长。1927年春,北伐军抵达宜兴,在与北伐军的交往中,史砚芬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逐步树立起共产主义信念。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与发动农民运动和组织农民协会,与土豪劣绅进行斗争。
位于宜兴市义庄村中部的史砚芬故居,虽久经风雨洗礼,大部分建筑已损坏,但是大门附近及后院的部分建筑依然保存完好。多年来,史培川一直保存着九盏史如晏用来祭奠哥哥的酒盅和一张史砚芬生前坐过的椅子。前些年,史培川将九盏酒盅捐献给了市博物馆。“应该让烈士精神永远继承和弘扬下去。”史培川向记者说。
据史培川介绍,史砚芬牺牲后,他的家人冒着危险赶到南京雨花台为其捡尸,在内衣口袋中,发现了他在临刑前给弟弟妹妹留下的诀别信。从那以后,史如晏便一直以哥哥为荣,担负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担,而史砚芬的故事也在家乡流传,成为当地群众的榜样。“史砚芬的信承载着一位年轻革命者不灭的灵魂,充分表达了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他的精神影响和激励了很多人。”史培川说。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李亮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