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25日 星期五

    保持安全车距毋须过于精确

    作者:阎载贤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25日 02版)

        【光明时评】

        近日,一则消息引发各地驾车司机的关注。消息称,从5月1日起,天津高速交警已经在津蓟高速和荣乌高速多个路段投入使用“车距违法抓拍电子警察”系统,对未保持安全车距的司机处200元罚款。

        报道称,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中,出现未按规定保持安全车距的行为,“车间距违法抓拍”系统可以实现摄录抓拍。抓拍时,可以拍到两张车尾照片和一张车头照片,并可以从车尾照片中看出违法车辆与前车的间距和位移情况,之后将车头与车尾照片比对,确定车辆前后号牌一致后录入系统。对被抓拍的未按规定保持安全车距的交通违法行为,将对车辆驾驶人处以罚款200元、驾驶证不记分的处罚。

        天津高速交警的这个举措,之所以引发各地驾车人的关注,并不表示人们在质疑“车间距违法抓拍”系统的应用,也并非质疑车间距应保持安全距离的重要性。如果说黄灯是红灯的缓冲间隔,以给驾车人留有判断并采取相应动作的时间的话,那么,安全间距实际上也起着相似的作用。人们之所以质疑,说到底是因为人类的思维与判断尚未进化到如此精确的程度,能够精确到秒、米的准确把握。

        人们当然知道秒、米的概念意味着什么。但在日常生活中,包括在驾驶车辆过程中,对于这些,也只是大约、差不多此类模糊的把握。就如人们指挥车辆入位停靠时,只说“靠左一点”或“往右打点轮”,而不会说“靠左25厘米”或“往右打轮25.9度”一样。在日常驾车中,人们在车流中不会先判断出车道宽度是多少米,再想自己的车宽是多少米,最后通过计算车辆通过时左右应该各留多少距离,而往往是一眼便可大致判断出车辆顺利通过的可能性有多大。并且,所谓“顺利”与否,也与驾车人的经验、年龄、反应等个体差异相关。

        黄灯间隔和安全行车间距,实际上正是考虑了上述个体差异的结果。对那些反应快速、驾驶经验丰富的司机而言,黄灯似无存在的必要性;但对另外一些人而言,黄灯的缓冲期,可以为其提供更长的判断和裁量时间,从而可以使其将车停在红灯亮起之前。同样,对于安全行车间隔也是在计算统计不同时速下刹住车时,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仍然是一个模糊数字。事实上,这些模糊规定的安全距离,在现实中也是行得通、起作用,可以保障基本行车秩序和安全的。

        人们诟病上述系统的使用,不仅是因为担心眼睛无法准确判断距离而被罚,更担心这样的利益冲动带来该系统的加速普及。那么,良好的初衷成了“念歪的经”就更不好了。

        (作者:阎载贤,系光明网评论员)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