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是坚定“四个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对于提高国际话语权、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增进国际社会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做好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工作,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充分调动国际传播中的各方力量
国际传播主体主要包括国家(党和政府)、企业(营利性组织)、社会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和个人等。目前,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主体主要是国家,然而过度强调和依赖国家主体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应当让更多的传播主体参与进来。具体而言,坚持党和政府的引领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引导不同国际传播主体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中坚作用。引导有影响力的跨国企业、非政府组织、高校、智库等单位积极主动地对外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调动公民的个体作用。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激发华人华侨和相关组织的积极性。通过一些国际组织、外国媒体、华人华侨、外籍人士等传播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更易于被国际社会接受。总之,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发挥合力,推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出去。
关注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要保证国际传播的质量与效果,就要在受众中引起共鸣,为受众所理解、接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在国际传播中关注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既有利于外界更全面客观地认识、理解中国,又能帮助中国更深入地参与全球治理、处理国际事务、解决国际争端,塑造良好国际形象。因此,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寻找中国与世界的共鸣点,阐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打造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开展多层次立体化融合传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当前,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正在催生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新兴媒体发展之快、覆盖之广、影响之大超乎想象。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迫切需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遵循媒体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路径。融合发展不是简单叠加,而是在内容、渠道、经营、平台、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必须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形成立体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创新升级传统媒体。实现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的全方位创新。用好网络新媒体。加强顶层设计,大力发展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兴媒体,注重各类新平台终端的建设,如通过内容的可视化呈现,吸引国外受众特别是青年受众。多领域传播。利用对外经贸活动、文化往来、学术交流、体育交往等渠道,开展国际活动传播、品牌载体传播、传媒语态传播和口碑传播等立体化传播,润物无声地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建立传播受众数据库进行分众传播
国际传播实践一再表明,加强对国际传播受众的实证调查,了解国际受众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理解接受现状,是实现精准传播的前提。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健全国际传播受众数据库,进行分众传播。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获取第一手的统计数据和资料,客观分析国际社会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理解情况,并寻找背后的具体原因。针对不同的国际受众进行分众传播。可以将国际受众划分为发达国家受众与发展中国家受众,进而将同一国家内部受众细分为关键受众、重点受众和一般受众;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不同国家以及同一国家内部不同受众的具体情况;在传播活动完成后,要采用调查、访谈等形式及时掌握受众反馈的信息,从而有的放矢地优化传播策略。
加强国际传播效果研究与动态管理
建立健全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国际传播效果测评标准与体系。鉴于国际传播客体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复杂性特征,国际传播的效果评估应该体现标准化、多样化和体系化,以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调整优化国际传播的方法及策略。加强国际传播工作作风建设。对外传播无小事,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是一个长期过程,相关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要严肃工作作风,做到细致入微。推进国际传播智库建设。做好相关人才储备管理工作,打造国际传播交流平台,凝聚国际传播高端人才,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提供智力支撑。
(作者:张一,系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