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21日 星期一

    写在前面

    作者:朱玉麒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21日 16版)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列强扩张殖民地的竞争加剧,随着中亚地理考察热的兴起,不同国度、不同学科的探险者、考察者纷至沓来,对我国古老文明的珍品肆意掠夺盗取。面对大量文物流失国外,当局者却不闻不问,引起了一批现代学者的公愤。1927年,以北京大学为核心的中国学术团体协会,呼吁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外科学工作者平等合作组成的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首批10位中方团员,北京大学参加者多达8人。他们从红楼发轫西行,开启了北京大学丝绸之路考察与研究的征程。90年来,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的成果与影响愈益彰显。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又称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是一个在世界范围都享有盛誉的科学考察团体。考察历时8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27年5月至1933年秋,由中国学术团体协会和瑞典探险家、地理学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1865-1952)合组的“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以北京大学教授徐炳昶(1888-1976)和斯文·赫定分别担任中方和西方团长,以骆驼为主要交通工具,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了科学考察;第二阶段是1933年10月至1935年2月,由民国政府铁道部组织和出资,斯文·赫定领队的“绥新公路查勘队”,以汽车为交通工具,勘察内地到新疆的公路路线,包括对沿线进行的科学考察。考察涉及的学科众多,包括气象、地质、古生物、地理、民族学、考古学等;考察的地域也非常广泛,涉及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多个省区。在自然条件恶劣、西北政局动荡的环境下,考查团的成员们克服重重困难,以严谨的态度开展科学工作,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90年过去了,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当年的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这批优秀学人不仅留给后人丰硕的考察成果,还留给后人一份巨大的精神财富。在国家利益受到侵害时,他们勇于担当、不惜牺牲;在恶劣环境中,他们孜孜以求、艰苦奋斗;在科学考察中,他们一丝不苟、敬业实干;面对重大科学前沿问题,他们不避个人安危、锲而不舍,努力追寻真知。  

        (朱玉麒)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