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15日 星期二

    杜绝盗挖走私冻肉须斩断利益链

    作者:斯远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15日 02版)

        【光明时评】

        日前,媒体报道了云南红河州金平县走私冻肉制品被老百姓盗挖的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当地相关政府部门每次将无害化处理的走私冻肉填埋之后,当地百姓就蜂拥而上,将冻肉挖走并流入市场。画面中,腐烂发黑的鸡爪、鸡翅和牛肉掺在垃圾中,腐臭的味道招致冻肉上滋生了蝇蛆。两年来,这里已经形成了村民挖掘、专人收购、专人运输、专人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事件被曝光后,金平县回应称,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对此次涉案的相关人员及车辆迅速展开调查处理。下一步将加大打击力度,从源头上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从报道披露的情况看,当地村民挖掘走私冻肉的行为堪称专业化。尽管有上百人涌入现场,但却忙而不乱,每个人都有分工,若非长期磨合、协作,不可能会形成这堪比流水线的作业程序。

        而挖出冻肉的运销环节,同样令人神秘莫测。那些运输车辆以及交易接头的方式,很像影视剧中毒品交易的架势——分段负责,各司其职,警惕性极高,有着很强的反侦察能力。尽管调查记者兵分几路,最终也未能搞清楚那些挖出来的走私冻肉究竟去了哪里。

        看到腐烂变质的冻肉被人挖出来“废物利用”的报道之后,公众的愤怒可想而知。尤其让人惶恐的是,这些动辄就是数百吨的冻肉到底运到了哪里?我们该如何捍卫我们的餐桌安全?谁能保证盘中的鸡翅不是从垃圾场里挖出来的冻肉?

        看完报道,一些网友不禁敬佩起深入险地调查的记者,要知道,在那样一个群体性盗挖的场域中,稍有风吹草动,记者就可能会面临不测风险。但同时,让人疑惑的是,这种群体性盗挖的现象和收购、运输、销售产业链已持续两年,尽管这桩“生意”十分隐秘,操作也很专业,但若想不露出一点破绽,可能性不大,而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为何一直没有进行管制?仅记者现场看到的这一批涉私无主货物冻肉就重达249吨,两年多来涉及的冻肉总量,恐怕更为惊人。

        “垃圾冻肉”流向市场,当地政府显然是有责任的。一者,当地在冻肉处理以及后续监管方面,存在严重疏漏。名义上是“填埋销毁”,实则仅为填埋,为什么不彻底销毁冻肉,使之失去再利用的价值?既然使用了混凝土覆盖,为何不多值守些时日?明知道老百姓可能来盗挖,为何不安排常态化的定时巡逻?

        此外,地方相关部门在食品监管上也是有问题的。肉品上市,必须有卫生防疫、食品安全等部门的验证批准程序。市场上出现了来历不明的肉品,它们是如何通过这些程序的,这颇值得追查。同理,既然这事已经持续两年,那么相关部门也应联网互动,追查肉品的源头和去向,岂能一直不理不察?

        当下之计,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迅速行动起来,彻底斩断走私冻肉流通的利益链。从现场管控、运输管理、销售渠道等若干方面,齐抓共管,共同发力,密织网络,严厉打击,还民众一个健康安全的食品环境。

        当然,这一事件也提醒地方政府,应该尽快改进工作方式。收缴的走私冻肉应该如何处置?是否只有填埋一条道?进而言之,如何能够更加严厉地打击边境走私活动,从源头上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这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常态化的综合治理。

        (作者:斯远,系媒体评论员)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