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长春5月13日电(记者鲍盛华 见习记者杨心悦)近日,一场名为《春之声》的新民乐交响音乐会在吉林省长春市长影音乐厅华丽绽放,具有中国传统民族特色的乐器、乐风、节奏,与西洋管弦巧妙结合,融入符合现代审美的音乐语言,展现着与众不同的民族特征和时代风貌,令观众耳目一新。这不是一般性的演出,而是长影乐团民乐队阔别舞台二十年后的首次亮相。
琵琶与乐队《十面埋伏》和古筝二重奏《渔舟唱晚》,是本场音乐会的亮点。前者根据长影1962年拍摄的影片《甲午风云》音乐改编而成,四把琵琶共同演奏,节奏铿锵有力,扣人心弦。后者则是家喻户晓的古筝经典曲目。现场还有一首令观众颇感意外与惊喜的新民乐《音乐之声》。这首曲子取材于影片《音乐之声》,用新的配器手法,突出了民乐琵琶、二胡、笛子的特色,又很好地诠释了乐曲本身活泼欢快的特点。
新民乐《商队赶集》《集市惊马》《田园春色》等作品,选自长影乐团音乐总监史志有创作的大型音画长卷《清明上河图》。史志有是我国知名现代民族乐派作曲家,始终致力于民族音乐的创作和推广,《清明上河图》被誉为中国现代民族乐派的标志性作品。此外,还有长影乐团女高音歌唱家汪澈的女声独唱《春之歌》,青年歌唱家柳婷的独唱节目《清明上河》等作品,都是首次与长春观众见面。
“能在有生之年看到长影乐团的成长,真是不白活了。”长影乐团琵琶演奏家苏焕洲说,“民乐归来告慰了那些已经去世的和没有等到今天的乐团老民乐演奏家。”苏焕洲老先生的话也是一代人的心里话。提到《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等长影老影片中那些充满少数民族特色的经典配乐,就不能不提这些音乐的幕后演奏者——拥有60多年历史的长影乐团民乐队。它是全国电影厂乐团中成立最早的民乐队之一,曾先后为几百部影片配乐,并随着长影乐团的演出足迹走遍大江南北。然而,20世纪90年代长影乐团改革转型期间,民乐队精简压缩队伍,此后一直缺席乐团的演出舞台。
长影乐团团长张霁虹说,“长影乐团的众多前辈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艺术财富。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发展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将民乐队与新民乐打造成为长影乐团演出新的亮点,这对于丰富音乐作品表现形式、拓展观众群体、推动演出市场创新,都具有积极意义。”为此,长影乐团开始恢复民乐队建制,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加大推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招聘期间,琵琶演奏家苏焕洲、古筝演奏家刘旭等民乐队早期建设者,以及上世纪80年代进入民乐队的老领导李德善、二胡演奏家周焕军等亲自担任考官。据张霁虹介绍,招聘的这批新成员平均年龄只有25岁,很多人在国家、省、市各类相关专业比赛中获得过奖项,他们为民乐队发展带来了崭新活力。
“今后,长影乐团将逐步加大对民族题材音乐资源的挖掘整理力度,赋予新的时代气息,努力创作并演出描绘人民精神风貌、讴歌时代发展风采的文艺作品。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张霁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