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14日 星期一

    杨超:壮怀激烈的革命诗人

    作者: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见习记者 马荣瑞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14日 03版)

        杨超像 资料照片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1927年12月27日,时任中共江西省德安县委书记杨超在南昌市下沙窝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时年23岁。临刑前,在漫天风雪中,他高亢地吟诵着这首就义诗,声震八荒……

        如今,在德安县宝塔乡梅桥村马家垅旁,有一座不太引人注意的小山丘,那便是英雄的埋骨之处。拾级而上,半山腰处,杨超烈士的墓碑挺立在苍松翠柏之间。新中国成立后,德安县先后五次修缮烈士陵墓,使之成为全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他个头不高,身体结实,有时严肃得有些怕他,有时亲切得很爱他,他待人和气,在家里和乡里有很高的威信。”对堂兄杨超,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后勤部副参谋长杨恬将军生前留下这样的回忆。

        杨超,1904年出生于河南省新县,幼年时随家迁居江西省德安县。在南昌心远中学学习期间,杨超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并和同学袁玉冰、黄道、方志敏等组织革命团体“改造社”。1923年秋,杨超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发表《改造中国的一条道路——革命》一文,大声疾呼无产阶级革命。随后,进入北京大学就读。

        五卅运动爆发后,杨超在北京大学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其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杨超利用寒暑假回江西从事革命活动并组织了德安县最早的工会——德安柴炭工人工会。

        次年,杨超受党组织委派,回到江西出任中共江西地方委员会委员并在中共德安县第一次党代会当选为县委书记,领导群众积极策应北伐军进军。“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全国陷入白色恐怖中,大批共产党员被杀害。杨超领导德安人民进行了坚决的反蒋斗争。南昌起义之后,杨超遭到通缉,但他继续率领德安农军开展武装斗争。1927年12月23日,杨超出席党的武汉会议后在返回江西途中不幸被捕,之后英勇就义。

        杨超不仅是壮怀激烈的革命者,还是文采飞扬的诗人。在他短暂的生命中曾创作出许多讴歌革命、富有家国情怀的壮丽诗篇,如《述怀》《有感寄李竹青》等。据烈士的侄子杨舜介绍,杨超就义后曾遗留大量的诗作、书信等文稿资料,被秘密保存于祖屋的夹皮墙内。日寇侵华时期,故居连同文献资料悉数被焚毁。

        为了缅怀烈士功绩,1996年,杨超家乡的干部群众将梅桥小学更名为“杨超小学”,后调整并入宝塔乡中心小学。“每年我们都要组织大批学生前往烈士墓地祭扫,接受红色洗礼。须知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先烈们用热血换来的!”宝塔乡中心小学校长程水生说。

        “穿过小山岗,走过青草地,烈士墓前来了红领巾,举手来宣誓,拳头握得紧又紧……”德安县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方明至今还依稀记得当年为杨超烈士扫墓时唱过的红色歌谣。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方明利用业余时间自发搜集整理烈士资料,访问烈士生前的知情人,创作出有关烈士的连环画、小说等作品,共计十余万字。“我曾是一名军人,有责任把英雄的故事讲下去。”方明说。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见习记者 马荣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