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峰会·上合新愿景】
开栏的话
从黄浦江畔到黄海之滨,17载同舟共济,17载砥砺前行。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秉持“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区域组织。
2018年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将于6月在青岛举行。此次峰会是继2012年北京峰会后上合组织再次回到它的诞生地中国,也是在上合组织实现首次扩员后举行的,必将成为上合组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盛会。
本报今日起推出《青岛峰会·上合新愿景》专栏,讲述17年来上合组织各成员国打造命运共同体、共建和谐家园的发展历程和丰硕成果,反映青岛各界喜迎峰会的良好风貌,展望新形势下上合组织拉紧人文纽带、增进民心相通的新愿景。
这是一个非实体合作网络,却成为青年留学生的宠儿。这是一个区域性国际教育联盟,却比单纯的学校间交流合作更有优势。这是一座文化交流和友谊发展的桥梁。
大连外国语大学叶敏本学年前往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区域学专业留学,同时,来自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人文大学的塔卡米那(音译)来到大连外国语大学学习区域学。
叶敏和塔卡米那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简称“上合组织大学”)的学生。上合组织大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校,而是上合组织成员国高校间的非实体合作网络,旨在培养精通合作方语言、了解合作方文化、能够服务于上合组织成员国间多领域全方位合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目前,上合组织大学项目院校共82所,其中中方项目院校20所。
虽然名为“大学”,但其作用却远超一个大学。上合组织大学中方校长委员会主席、原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孙玉华说,上合组织大学在推进各国互联互通中扮演着“民间大使”的角色。“10年来,高校与学生对上合组织大学的认可度从初期的观望、动员逐渐转变为现在的积极争取和参与。”
国际化人才是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政治、经济合作以及文化交流的基础,也是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所以各成员国都对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以及上合组织框架下的教育交流活动非常热忱,给予极大支持。
上合组织大学中方校办主任任雪梅介绍,上合组织大学近期将开展的工作包括7月份接待上合组织成员国中小学夏令营,届时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200名中小学生夏令营员将通过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对中国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体验。今年暑期,中国教育部拟邀请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4国各50名中学生来华参加夏令营,进一步增进各国青少年传统友谊。
“人文交流是国与国、民与民之间增进了解、建立互信的桥梁。国家、民族间的世代友好,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少年。”任雪梅说,“加强各国青少年之间人文领域的交流,培育各国青少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对促进和发展国家之间的关系意义深远,服务国家人文外交和公共外交大局。”
今年,第十二届“教育无国界”教育周活动将于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举行。该活动是上合组织教育领域重要机制化项目之一,每年在成员国轮流举行,在回顾、总结上合组织教育合作发展的基础上,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区域合作等议题展开具体讨论。
各类学术会议、师资培训、语言培训乃至网络数据库建设有序而活泼的开展,上合组织框架下的教育交流活动不仅培养了人才,还加深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以真诚为桥梁,增进了各成员国青少年之间的友谊。
“教育部将继续与上合各成员国教育主管部门通过教育部长会、教育专家工作组会议等机制化平台,深挖潜力,完善上合大学建设,加快上合框架下高水平教学科研人员流动,促进语言教学交流与合作,增进青少年间了解与友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说,“此举是为上合首次扩员后进一步释放合作潜力,提高国际影响力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系牢人文交流合作纽带,只有民相亲、心相通,上合组织合作才能根深蒂固、枝繁叶茂。艺术节、音乐节、青年节、教育周、电影节……近年来,各类人文交流活动精彩不断,为各国民众加强相互了解和友谊搭建起彩色桥梁,进一步夯实了上合组织发展的民意基础。上合组织多种文明并存,文化多样性突出,加强人文交流可以推动民心相通,有助于巩固世代睦邻友好。
(本报北京5月9日电 本报记者 李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