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9日 星期三

    “我在重庆学‘非遗’”

    ——23位外国青年首批获选学习重庆巴南“非遗”课程

    作者:本报记者 李宏 张国圣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9日 09版)

        外国青年学习乱针绣。本报记者 李宏摄/光明图片

        “看到能够跟着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免费学习地道非遗技艺的消息,我第一时间报了名,没想到首批就被选中,还获得了登台演唱歌曲的机会,我感到真是太幸运了。”近日在重庆市巴南区南湖多彩植物园举行的2018“我在重庆学非遗”活动中,来自俄罗斯的伊万诺娃十分高兴。

        来自俄罗斯、意大利、哈萨克斯坦、越南等8个国家的23位青年,在活动现场集体向8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行拜师礼,共同开启了在巴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技艺的“非遗传承之旅”。此次“我在重庆学非遗”活动将持续至6月初。活动期间将在巴南区文化艺术中心开设7大类22节“非遗”课程。只要是在重庆工作、学习、生活的外国人都可报名参加学习。

        “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我一直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这也是我来中国长期旅行、报名参加学习‘非遗’的原因。”伊万诺娃说。

        重庆市巴南区有木洞山歌、接龙吹打、姜家舞龙、巴文化传说、鱼洞乱针绣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南区近年来创造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有两个项目成为国家级“非遗”,11个项目成为市级“非遗”,56个项目成为区级“非遗”。巴南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往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传播,大多都是在本地寻找传承人以保障非遗技艺的延续性和稳定性,非遗文化的宣传传播活动也多是在本地举办。此次开展“我在重庆学非遗”活动,是拓宽非遗传播传承范围的一次有益尝试。

        据介绍,共有50多位在渝外国青年报名参加“我在重庆学非遗”活动。活动主办方原计划挑选20人参加,后来应一些在渝外国留学生的强烈要求增加了3个名额。来自重庆交通大学的贝宁留学生吕克和他的同学都是后来才争取到增加名额的,吕克说:“本来是我首先获悉的活动信息,我当天就报了名,我同学知道后也都很感兴趣,也都想过来参加体验。很感谢主办方特意为我们增加了参加拜师大会的首批参与名额,让我们可以一起在中国留学期间留下更多的美好记忆。”

        外国学员对活动现场展示的巴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感兴趣。他们一边品尝木洞油酥鸭,一边体验三娘面塑和刘强泥塑,还表示希望能尽快创作出自己的面塑泥塑作品。

        “我感觉这个活动真是太精彩了,现场这么多非遗项目,每一个我都感兴趣,都想尝试一下。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家乡,意大利同样也是一个文化古国,也有许多让人着迷的东西。这次学习后,我想我会把这里精彩的一切都带回去,让更多的意大利人了解中国,了解重庆。”来自意大利的阿莱桑德拉说。

        巴南区文化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开展“我在重庆学非遗”活动,使之成为“老外”来渝深度体验重庆文化的窗口和巴南文化“走出去”的品牌。

        (本报记者 李宏 张国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