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9日 星期三

    卢德铭:

    义无反顾报效革命 秋收起义铸就丰碑

    作者: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见习记者 马荣瑞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9日 04版)

        卢德铭烈士纪念碑 资料照片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1927年9月,震动中外的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爆发。当月25日,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途中,在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上埠镇境内的山口岩村遭到国民党反动派武装伏击,起义总指挥卢德铭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2岁。

        91年后,今年4月24日,记者来到芦溪县寻访这位英烈留下的足迹,恰逢芦溪干部群众与来自烈士故乡——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的代表团一起,在卢德铭烈士陵园祭奠英灵。卢德铭雕像前,一枝枝黄菊诉说着对烈士的哀思,花篮的缎带飘动着向英雄致敬。“卢德铭烈士的光辉革命历程将芦溪与自流井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将在深入挖掘、大力宣传和弘扬卢德铭精神以及推进经济社会建设各方面深化合作、携手同行,以发展新成就告慰烈士英灵。”芦溪县委书记杨劲松、自流井区委书记曾健共同表示。

        出生于1905年的卢德铭,在家乡读中学期间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面对帝国主义加紧瓜分中国、军阀连年混战的现实,他决心学习军事,打倒列强和军阀。1924年,卢德铭离开家乡,进入黄埔军校第2期学习,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东征陈炯明以及北伐战争中,卢德铭指挥果断,身先士卒,英勇奋战,屡建战功。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在武昌成立警卫团,卢德铭受中国共产党的委派担任团长。他将宛希先、何挺颖、何长工等人安排在警卫团担任各级干部,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对这支部队的领导。同年9月,卢德铭率警卫团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总指挥、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委员。

        “在1927年9月19日召开的决定进军路线的文家市会议上,卢德铭有力地支持了毛泽东关于放弃攻打长沙、把起义军转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的主张。这为保存革命火种,在日后开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发挥了重要作用。”芦溪县退休干部陈明训说。

        现年73岁的陈明训曾任卢德铭烈士生平事迹调查组成员。他回忆,从1977年起,调查组历时一年半,足迹遍及20余个省、市,访问了包括聂荣臻元帅、周士第上将等在内的卢德铭生前战友、同事、亲友等数十人,基本弄清了烈士的生平事迹、牺牲时的情景以及埋葬地点。

        1982年,芦溪县在卢德铭烈士牺牲地上埠镇山口岩村建起了“卢德铭烈士陵园”。

        2009年,卢德铭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今天,在萍乡市秋收起义广场上的秋收起义陈列馆里,专门设有关于卢德铭事迹的展板。26岁的讲解员徐昕怡告诉记者:“每天来此参观的访客不下百人,我每讲解一次就感动一次,精神就提升一次。”

        “报效革命,义无反顾!”这是当年卢德铭投考黄埔军校时留下的革命初心。如今,这八个大字也被铭刻在芦溪县上埠镇卢德铭小学的门楼上。山口岩脚下,祖国的未来正努力传承先烈遗志,赓续红色基因。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见习记者 马荣瑞)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