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处理新探索系列报道】
4月27日,风和日丽。早上8点多,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龙下登村白族村民李振元匆匆吃过早饭,骑上自行车出门了。
作为村民自治理事会的理事,他的任务是每天对全村街道的卫生保洁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天气很好,村里大街小巷像往常一样干净,不到半个小时,他就骑车把全部村道巡视了一遍,没有发现问题。当记者上午赶到龙下登村时,他已把巡查情况向村民自治理事会会长张建春作了汇报。
1.四级联动 典型示范
“以前每次有人前来检查,市里总会提前通知我们把村里的卫生打扫一遍。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的‘三清洁’活动以后,我们村每天的卫生都是一样的干净,再也不用提前通知准备了。”张建春带着记者在村里一边走一边看。
龙下登村是位于“高原明珠”洱海之滨的一个白族村落,共有3个村民小组。它不仅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村,也是全市“三清洁”示范村。龙下登依托村民自治理事会,为了保护洱海、建设美丽乡村,通过建立健全农户和经营户“门前四包”相关制度和村规民约等,强化对村庄垃圾处理、建房规划等工作的管理,对村内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畜禽粪便实施定时定点流动收集和分类处置,设立党员保护洱海责任区、党员绿化责任区、党员清洁河道责任区,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局面。
来到濒临洱海的一处码头,这里的停车场树木葱绿,三角梅盛放,非常整洁优美。张建春说:“这里以前是村里集中堆放垃圾的地方,典型的脏乱差,现在已经成了游客经常拍照留影的景点。”
早在2014年,云南省就将大理市列为全省农村垃圾处理试点市。同年,大理市把推进“三清洁”工作当作提升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洱海保护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制定完善了《城乡建筑垃圾管理》《农村垃圾清运补助办法》《城乡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采取“户保洁、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的四级联动工作模式,将任务层层细化分解、责任到人,每年建设一批“三清洁”示范村,抓好典型示范,做到年初有目标,年终有考核,确保“三清洁”工作取得实效。从开展“三清洁”活动以来,城乡垃圾收集处理量不断上升,2014年至2017年分别为548吨、675吨、745吨、822吨,有效防止了垃圾等输入性污染源进入洱海。
2.市场运营 变废为宝
“走!拿上你的鱼赶紧走,以后再也不准来我们这里卖鱼了。”南五里桥村总支书记马武超对一个弄脏地面的外地卖鱼小贩说。
这是记者4月26日下午在大理镇南五里桥村目睹的一幕。走进村子,路上连一个烟蒂、一片纸屑都看不见。在这个已经城市社区化了的农村,处处有鲜花,街道异常干净,主要路口都竖有指示牌,村里还有82个摄像头日夜监控。
南五里桥村位于大理古城以南,共有5个村民小组、362户、1509人,耕地面积369亩,是一个以回族为主的美丽乡村和民族团结示范村,村里现在全面实施了农户包庭院、巷道和“门前四包”制度、党员包盆绿化制度,村内广场管理、公共绿化由保洁员定期包片管护。2016年,南五里桥村成功入选全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其“三清洁”长效管理和垃圾定点定时流动收集的做法和经验走在了全州的前列。
其实早在2009年,南五里桥村就开始抓乡村垃圾整治,马武超专门带记者去看了当年买的那辆垃圾车。如今,为了提高清运效率,村里又自筹资金12万多元购买了一辆垃圾压缩处理车,在村内合理设置16个固定垃圾收集点,每天上午8点、下午5点进行两次定时流动收集,做到日产日清,垃圾不下地,杜绝了二次污染。
值得称道的是,村里还将保洁、清运业务整体打包,面向社会招聘有3个保洁员,按每人每月1200元支付工作报酬,实现垃圾收集、清运职业化管理。
大理市“三清洁”办公室主任杨月高介绍说,在大理,按分类要求,生活垃圾统一清运到垃圾处理厂进行焚烧发电处理,建筑垃圾统一清运到建筑垃圾处理厂进行再生利用,畜禽粪便进行还田或加工成生物有机肥。
为了妥善处理城乡建筑垃圾,2013年,大理市通过公开招标,批准建设4座建筑垃圾处理厂,为全市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市场化处理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模式。通过招商引资、竞争性谈判方式引入重庆三峰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实施了第二(海东)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项目;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形式由重庆耐德新明合公司参与垃圾收集转运站建设;扶持大理顺丰公司建设洱海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工程,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和生化工艺,对洱海周围农村的畜禽粪便进行资源化、无害化收集处理与循环利用,每年生产的生态有机肥产品不仅远销省内外,还出口到缅甸、越南、老挝、孟加拉国等周边国家。
3.堵源截流 常抓不懈
在海东镇南村,记者看到,村里设有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生活垃圾由农户倒入垃圾桶或箱体;生产生活污水按规定排放;有专人负责村内巷道保洁。村委会主任陆光辉告诉记者,南村过去以乱堆乱放,私搭乱建,垃圾遍地闻名,如今南村自然村由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牵头抓“三清洁”,下大力气整治村容村貌,成了“三清洁”州级示范村。
正当我们察看村道卫生的时候,村保洁员、白族村民杨桂芬拉着一辆装有垃圾的板车走了过来。记者问她累不累,她说不累,喜欢做这个工作。她不会说汉语,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她明白,只要把村里卫生搞干净了,她的家人和村民们就会少生病,为此,她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就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家。
海东镇党委宣传委员赵成对记者说:“作为示范村,当天产生的垃圾必须当天进行收集并及时清运到乡镇垃圾压缩中转站或直接清运到垃圾焚烧发电厂,防止垃圾积存,影响环境卫生。除了每天定时、定点逐一流动收集清运外,我们还建立了以村理事会、老年协会和新农村指导员等为主体的环境卫生监督检查机制,形成环境农户卫生考核考评机制,建立健全了绩效考核机制。”而且,市级部门每月进行一次巡回检查,乡镇主要领导每周进行一次巡查,乡镇分管领导每周进行两次巡查,村组干部和新农村指导员进行每日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为了更好地防止污染洱海,2017年,大理市新增一批垃圾收集、处理、转运设备,清运淤泥、垃圾44.26万吨,收集畜禽粪便10.8万吨,城乡环境卫生持续改善。大理市委书记高志宏说,今年全市将投入9600万元再建设2.5万个农村化粪池;补助1350万元推广有机肥1.5万吨;完成5个水厂项目,实现环洱海全域统筹供水;启动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提升改造和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工程;打造10个美丽宜居乡村,营造干净、整洁、宜居的城乡人居环境;坚持不懈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让城乡面貌越来越美。
(本报记者 任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