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8日 星期二

    常熟理工学院

    培育学生明德至善之心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徐娇娇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8日 08版)

        “是母校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从突发肝肾衰竭到如今身体健康,回首四年前的遭遇,常熟理工学院毕业生任肖深情地说,“正如在我住院期间,人文学院的林友老师和同学们专门赶排的情景剧《爱,只为你醒来》所讲述的那样,母校用爱温暖、滋润了包括我在内的一届又一届学子的心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常熟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朱士中说,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在60年的办学历程中,常熟理工学院不仅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过硬技能,更注重营造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培育学生明德至善之心,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型人才。

    大爱渡难关 完善资助制度

        四年前,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学生任肖突发肝肾衰竭,被送往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任肖父母均在上海打工,收入微薄,爷爷也患重病在家。重症监护病房每天超过两万元的医药费,让这个原本不轻松的家庭雪上加霜。

        学校立即发起爱心救助行动。很快,任肖病重的消息通过人文学院师生、校团委、微信、微博、QQ群等传播出去,救助银行卡上的捐助信息以每分钟十几条的速度刷新着。

        在昏迷了六天六夜后,这个坚强的女孩终于苏醒。当天下午,学院领导来到医院,将首笔10万元捐款送到任肖家长手中。

        其间,学校依托自创公益平台“2号店”积极发动捐款、义卖等行动,筹集捐款20余万元。康复后,任肖将所剩捐款捐赠给学校,建立专项公益爱心基金,用于帮助和她一样身患重病、家庭困难、需要帮助的师生。

        “2号店”作为常理工校园公益平台,整合了网络商城、爱心超市和跳蚤市场三种平台,兼顾电子商务和实体超市两种形态,坚持“捐赠、购买、再捐赠”的良性循环,号召师生开展实物捐赠、现金捐赠和志愿服务捐赠等爱心活动。

        除了搭建校园公益平台之外,常理工不断完善资助制度,创新工作方法,积极践行资助育人理念,并依托贫困生家庭走访活动、信息化大数据挖掘等方式开展精准帮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学校还成立了首支专业化服务队伍——常理工琴川服务队,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心理关怀 助学生成长成才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序发展?常理工的做法是:全员皆兵,让全校师生都成为“心理卫士”。为此,学校经常组织心理教师、辅导员参加专业培训,每个班级挑选出一名心理委员,参与专家讲座、素质拓展等,打造起校、院、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早在2001年,常理工便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校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和UPI大学生人格问卷两类测量,为心理健康隐患的筛查上了“双保险”,并根据心理健康普查结果,约谈个别学生,保持定期跟踪、重点关注。中心每年接受学生咨询100多人次。“有位女生因为患上厌食症,先后住院三次,通过多次心理疏导,她慢慢康复,积极参与学院事务,当选为院学生会副主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徐利新介绍。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把教育的对象局限在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身上。”在常理工党委副书记周宏看来,心理健康教育要惠及全校学生,活动和课程是重要抓手。

        10多年来,常理工每年都会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心理讲座、心理沙龙、DIY心理微电影等活动轮番上线。同时,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课程,并融入心理测量、心理剧、沙龙讨论等实践体验。目前,学校已架构起网络、课程和活动交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立德树人 弘扬志愿文化

        2018年春节期间,常熟理工学院50名“情暖春运”志愿者春运期间坚守车站一线,为旅客提供站台检票、行李搬运、购退票咨询、药品发放等服务。“情暖春运”是学校自2010年起开展的一项特色专项志愿服务活动,至今已有320多名学校志愿者参与,累计服务旅客2.3万余人次。

        实施志愿行动、加强志愿文化建设是常理工培养新时代人才的着力点之一。

        除了“情暖春运”志愿活动,希望班支教也是一项特色志愿活动。

        常理工希望班支教团队摒弃简单的“捐赠-接受”型模式,将“劳动与付出”融入其中。志愿者精心准备了一系列适合孩子年龄段的艺术教育课、科学启蒙课、趣味体育课、手工课、音乐课等。支教期间,志愿者会邀请孩子们一起搬运资助物资及打扫卫生,在课堂上参与讲故事、表演节目、回答问题等,让孩子们根据劳动及参与活动情况获得一定“奖励”。

        爱心支教活动结束后,希望班的孩子与志愿者以传统书信方式保持联系。学校“2号店”实体店内珍藏着很多这样的书信。“我希望把自己成长的经历通过书信交流的方式分享给他们,让他们相信生活的艰辛是暂时的,世界是精彩的、美好的。”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景艳同学说。她已连续两年和江西共青城西湖小学希望班的学生朱益轩保持书信往来。

        依托“2号店”公益平台的希望班项目成立以来,多支大学生爱心支教团队冒着酷暑严寒,奔赴河南、甘肃、新疆等地小学建起希望班,送去精心设计的支教课程,以及来自学校和捐助企业满满的关爱。支教志愿者行程累计达2.2万多公里,在支教过程中,大学生们养成了情系社会、心怀至善的优秀品格。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徐娇娇)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