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7日 星期一

    新疆阿克苏精准扶贫打好科教组合拳

    作者:本报记者 王瑟 本报见习记者 周世祥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7日 01版)

        “对于贫困户来说,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就是让他们转变观念。”这是记者在阿克苏地区调研采访扶贫工作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阿克苏地区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域之一,其所辖乌什、柯坪两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如何更好地让扶贫攻坚“七个一批”措施真正落地生根,如何让贫困户迈出勤劳致富的第一步?柯坪县扶贫办李明飞给出的答案是:既要扶智也要扶志——在提供岗位和创收途径的同时,为贫困户提供科技服务、技能培训和人文关怀。

    科技扶贫:拓宽增收渠道 扶贫提效加速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托万麦盖提七村的村舍旁,一片黑色纱网罩着的棚架里,一组组白色的菌棒斜立着,上面已经长出了不少黑木耳。一会儿,只见喷淋装置自动开启,持续4分钟左右又自动停止,网纱和菌棒上布满了水珠,透着刚被甘霖滋润后的阵阵清爽。

        “自动喷灌装置在农业上应用已经很广泛,但应用于黑木耳种植还是比较少的。”浙江省农科院黑木耳种植技术专家陈金生说,“这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计的。告诉农民每天要按时间喷八次九次,农民不一定能做得到,所以要由电脑控制,让农民先学会种,挣到钱后他们自己来搞。黑木耳栽培对水的要求比较高,要保证白天每个小时喷一次,每次4分钟。浙江生产不需要这一设备,公司主要是考虑到新疆的实际,单算自动控制器也就三四百元,配套的水泵、管子是农田常见的。以前农民随便浇,现在可以实现统一标准,也可以用于滴灌等。以后还可以升级,加上探头,湿度一旦降到标准值以下,就进行自动喷淋,就可以实现智能化,智能农业嘛,这个是有必要的。”

        据驻村干部介绍,托万克麦盖提村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大,粮食作物收成不好,林果品质差且产量不高。但因为地处较低纬度,中高海拔,气候凉爽,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合林下食用菌种植。2017年10月,在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队从浙江省引进黑木耳林下种植技术,并积极开展种植试验。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成立黑木耳菌棒厂,建成了日产3000棒的菌棒生产线。

        为强化科学试验和示范引领,根据浙江省农科院建立试验基地的要求,今年3月,工作队组织村民平整集体林带,打造占地13.5亩的林下黑木耳种植科技攻关示范基地。这也是他们打造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既为科技攻关提供了试验数据,又为种植户增收致富做出了示范。基地以13户村民为黑木耳种植示范户,每户种植1亩,配备自动化喷灌系统,统筹村干部、技术指导员、合作社理事、工作队员进行“多对一”技术帮扶指导。还牵头成立了燕山情黑木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生产、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

        菌棒制作以农民修剪下来的果枝条作为原料,以粉碎、拌料、装袋、窝口、灭菌、冷却、接种、养菌为工序,经过养菌车间45天养菌后,就可以把育好种的菌棒发到农民手里。按干木耳计算,一棒可以种80至90克,按市场价格,每家种2000棒,一年收两季,每季去掉成本可以挣3000至4000元。

        贫困户麦合木提·阿不都热依木家里有四口人,仅10亩地,今年种植黑木耳4垄,每垄20米,预计可增收8000元。在菌棒车间工作的麦合木提·图尔荪说,自己来工厂之前打馕,起早贪黑每个月能有1000元左右,现在每月稳定收入能达到1400元。

        科学种植致富增收,科学养殖也事半功倍。乌什县振兴园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柯坪喜羊羊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扶贫羊托管模式和为贫苦户提供良种牲畜由村民自养,之后订单回收的模式,实现企业和农户在羊的培养环节的互动和双赢,解决了用精饲料、集中管理造成农民负担重,企业替农民做农民尝不到利润甜头,企业想收但农户的羊却不达标等难题。

        截至目前,扶贫羊托管2300只,辐射带动贫困户230户,年均分红利26.22万元,户均分红利1140元。同时,公司采购玉米、麸皮、苜蓿、苞谷秸秆等饲草原料均采用订单式收购,每年签订合同400余单,帮扶贫困户500余户,每年雇佣贫困用工500余人次。

        新疆柯坪喜羊羊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法人贾镇说:“扶贫首先要转变农民的观念,要让他们通过养羊真正挣到钱,尝到甜头。我们走访了112户农户,给他们发了我们的饲料、草料以及《饲养规范》,安排培训,提高他们的养殖责任心,传授科学饲喂方法,目前已有农民主动买我们的精料补充料了。”

    培训扶贫:提升劳动素质 扩宽就业门径

        扶贫要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素质和技能不可缺少。在阿克苏,贫苦户无论是在村里,还是在转移就业的工厂,都能接受到全方位、多侧面的培训,提高了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

        李明飞说,自己长期在柯坪县阿恰勒乡驻村,村里的“每日一学”课程让他印象很深。“课程是在2014年年初开办的,那时只是简单的法制培训,因为村里有很多人不了解、不重视法律,就让司法部门排大课,让人们增强法制意识。后来开始讲授劳动技能,若干村民小组轮流来。现在办成农民夜校,包括40分钟国家通用语言、法律知识,还有15分钟科普知识。从枣树修剪、田间管理,到小拱棚种植,可以说田里种什么就讲什么,由农林牧各业务部门写讲义稿,农会统一排课,由‘访惠聚’队员给大家讲。”

        在柯坪县新疆诺顿服装有限公司当缝纫工的马热牙木·买买提来自玉尔其乡托马艾日克村,她说,自己学会缝纫,得益于村里组织的缝纫培训班,当时村里邀请技师来培训,她还获得了从业资格证书。“以前全家年收入不到10000元,现在在这里上班一个人每月就能挣1700到2000元,比过去不知好了多少倍。”

        对于较远距离劳务输出转移就业的贫苦户来说,从农民到产业工人不仅仅是身份的变化,更需要技能、素质的全面提高。让贫困劳动力在进厂前参加培训,成了一项重要工作。今年以来,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紧紧围绕“产业发展促进就业,以稳定就业带动扶贫”这条主线,坚持把解决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纺织服装产业劳动密集型优势,广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今年将从阿克苏地区八县一市转移就业1.2万人。今年以来,已经整建制转移的3444人,均进行了分期分批的岗前培训。

        位于纺织园区内的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工程系教学楼,多间教室专门用于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以政治、劳动纪律、劳动技能为主。培训后,学员们可以更好地与用工企业双向选择。

    和贫困户心连心:转变旧有心态 凸显人文关怀

        “700个人,我们两个带队干部负责,非常忙碌。”乌什县驻纺织工业城的带队干部杨晓莉坦言。“我们俩要负责他们在8小时工作之外的几乎所有杂事,从思想动态到与企业协调,从劳动纪律的事情到厂纪厂规,连就医、工伤之类也要找我们。有一次,一个贫困职工生了急病,我送她去医院,协调报销费用都是我来负责。他们刚来时工资卡上没钱,我们和企业协调为每个贫困职工提前预支300元。要是有员工迟到、早退,企业也直接找我,我得问清他们原因。等他们熟悉了环境,就不用找我了,但很快会有新人再来。”说着,她指着在华孚色纺有限公司细纱车间工作了5个月的贫困职工古丽那尔,“她适应得很快,不用我操心。”

        杨晓莉只是整个园区带队干部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纺织城工业园成立了纺织城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站,由地区人社局、纺城开发区人社局牵头,对各县市转移就业带队干部进行集中管理,监督、指导带队干部开展跟踪服务,做到与转移就业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统一开办企业夜校,由带队干部授课,正确引导转移就业人员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贫困现状,从思想认识上提升他们的素质。同时,还要求带队干部每月不少于3次对转移就业人员进行随访谈心,确保转移人员实现稳定就业。截至目前,转移就业服务站已到位带队干部30人。

        带队干部不仅将贫困户推介到企业工作,而且已成为贫困户在企业里的“辅导员”。纺织城开发区人社局局长支俊杰介绍,设立就业工作站主要起到三大作用:“第一是桥梁和沟通作用,连接起企业和职工、企业和开发区管委会。第二是协助企业管理职工,因为从农村转移来的职工普遍存在风俗习惯不同、语言不通、思想观念未能转变等问题,采取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不仅费力,而且职工不理解。所以我们作为‘娘家人’起到辅助管理作用,要是员工违反了劳动纪律受到处罚或被开除,我们也会尽量和企业沟通协商。第三就是实现向贫困劳动力脱贫倾斜。每个贫苦户都有档案,发工资多少,打到社保卡多少都有记录,我们提供全程服务,体现了精准扶贫的要求。”

        阿克苏地区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站站长艾尼瓦·吾守透露,目前带队干部已经入驻20多个企业。谈到从农村转移来的劳动者观念的变化,艾尼瓦·吾守高兴地说:“现在很多职工愿意主动加班挣钱,愿意学习,时间观念强了,而且在工厂一日三餐都有保障,生活有规律了。我们最大的成效就是就业的稳定性提高了,一开始还是有些人想回家,去年留下的有70%,今年进厂的95%能留下,这种带动作用显现了。”

        精准扶贫,既要扶“智”也要扶“志”。著名教育思想家黄炎培曾经对职业教育的作用有这样一番评价:“将使受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长,以从事于社会生产事业,藉获适当之生活;同时更注意于共同之大目标,即养成青年自求知识之能力、巩固之意志、优美之感情,不唯以之应用于职业,且能进而协助社会、国家,为其健全优良之分子也。”精准扶贫,科教先行的道理也是如此,立足科技、完善培训、人文关怀,扶贫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授之以渔”的过程,心理状态的转变和价值观念的更替,让贫困户提升自我,转变观念,贡献社会,真正实现从等待社会“输血”向为社会进步发展“造血”的转变。

        (本报记者 王瑟 本报见习记者 周世祥)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