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7日 星期一

    水在非洲民族迁徙融合历程中的作用

    作者:张瑾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7日 14版)

        水在非洲民族历史进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不仅是非洲民族迁徙的时空动力,也是非洲民族分布的文化动力、民族生活的交往动力和民族生产的经济动力。

        非洲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变化,是驱使早期非洲民族在非洲大陆迁徙,并进而在世界流动的重要原因。国外科学家根据树木年轮、冰芯勘测和历史文献比照发现,公元前9000年的非洲版图上撒哈拉地区水草丰美,但随着气候变化和降雨模式的转变,到公元前2500年时,非洲从赤道边缘的萨赫勒地区开始变得干燥,以至于森林中心地带也受到影响,出现大规模退化。非洲民族自此时开始了延续2000多年的迁徙和融合进程。考古学家、语言学家的考据和分析认为,非洲早期民族迁徙时使用班图语系及其文化,所以早期的非洲民族迁徙也被称为班图人迁徙。根据对班图人遗留的石器、陶器以及铁质工具等进行放射性碳元素鉴定表明,其大规模定居在距今1900~1600年前达到了高峰,原因在于原定居点水资源衰竭进而迁徙到别处。同时进行的,还有非洲各民族在其他大陆间的迁徙。沿东非海岸线一带的非洲民族与国外商人、水手间日益频繁的经贸往来,促成了非洲民族与最远至阿拉伯、波斯等地民族的融合,推动新文化的形成。

        水是非洲不同民族生存、融合、发展的驱动力。非洲民族重视水资源,认为其是土地内在价值的关键。因此,有温暖气候条件和充足水资源的区域,往往有更多的食物供给而吸引到更多移民,民族之间的融合进一步加深。不少西方学者对非洲民族的分类正是基于环境和水源的区分。比如,南部非洲中心“贝专纳人”的领土,以科伊-桑游牧民族为代表,地貌主要以起伏的平原和“干旱草原”为主,仅有少量泉眼,没有河流和森林;纳米比亚沙漠一带的纳马族和桑族,生活区域极度干旱、贫瘠,只有零星的雷雨会带来短暂的洪水。由于水资源是定居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必要前提,新旧融合的非洲民族在水资源使用中出现了技术交流和文化交流:如何巧妙利用水资源,如何获取水资源并且对之进行管理,如何更有效地耕作和捕鱼,如何利用大型水泊持续养殖,如何借鉴当地地理和气候知识预测降雨等。不少民族有从含盐量高的水中提取食盐的技术,很早便开始进行盐贸易和跨区域运输。

        水是非洲传统政权合法性的重要依托。非洲统治阶层一般都会把部落安置在雨水较多、或是能够采集雨水哪怕可以与雨水达成有精神链接的地方,以增强政权合法性。在非洲古国马蓬古布韦王国,酋长将最肥沃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而把自己的居住点定在较差一点的地方,以此显示自己对部落的奉献,鼓励每个成员参与耕作。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耕作土地量的需求增加,农民开始在洪泛区进行种植。公元1000年左右,马蓬古布韦久旱无雨,虽然精英阶层希望通过祈雨仪式来获得民众的支持,但严重的干旱并未因他们的初衷有所改变,政局因干旱频发时有动荡。恰逢来自津巴布韦高原的绍纳商人和农民们到来,并带来了新的、比单一祈雨更有效益的生活模式:商业和农牧业。为了尽快平息政局动荡、延续统治者的合法性,酋长们不得不转变对绍纳人的态度,接受新的生活模式对部落生活带来的改变,并逐渐被绍纳民族带来的社会经济传统所同化。马蓬古布韦最终成为日益强大的大津巴布韦的所辖领地,无奈地并入了因技术进步带来的历史发展洪流中。

        水塑造了非洲民族的生存模式和身体体质。非洲普遍高温、干燥,接近水源地的地方很容易滋生疾病,由蚊子传播的疟疾对水域附近的居民威胁甚大。因此,非洲族群一般都居住在河谷的中下游离河边不远的地方,或临湖泊的开阔草原。在古埃及和东非地区,血吸虫等水传播疾病一度肆虐。直至现当代,依水而生的采采蝇所传播的昏睡病还在危及人畜,对非洲生产生活带来破坏性影响。在历史发展中,一些非洲民族开始搬离峡谷并且远离水源,定居在海拔更高的地方,以对抗疾病和保证安全。根据现代医学和遗传学的证据显示,疾病对非洲民族免疫系统的激活和身体体质的重塑是毫无疑问的。

        水是非洲人民精神交流的主题。不少非洲族群一直以水作为交流的话题之一,这构建了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有象征意义的本土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在莱索托,雨量充沛、供水充足时,人们互相问候会说“普拉”(意为:可能会下雨);在博茨瓦纳,该国的货币就是普拉(雨)。马拉维、斯威士兰、埃塞俄比亚、安哥拉、塞舌尔等国家,都在流通货币中采用了与水有关的象征物,表示对水文化因素的尊崇。如今,水仍是非洲信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果河流域流传着博马创世神话,作为人类与上帝之间最重要的沟通媒介,水承担了宇宙万物和圣灵之间的价值传递功能;在阿卡文化中,家庭中往往会准备一壶叫作阳颂的清泉水,作为神对家庭的赐福之水;尼日尔河流域的西非城邦,至今仍保留着每年在汛期来临之前在河边祈福、并用淤泥修复城墙的传统。

        总之,水在非洲民族融合历程中起到了多维动力作用,直接影响了非洲的民族迁徙、生产方式、本土知识体系、信仰体系以及权力政治的发展演变。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非洲民族不断融合,交流生产生活的经验,形成了新的本土知识;在祈雨等仪式作用下,水文化也参与构建了区别于其他区域的非洲政权合法性。水改变了非洲民族的交往方式、生活习惯甚至身体体质,至今仍是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话题。

        (作者:张瑾,系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