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当地时间5月5日上午,德国特里尔的西蒙教堂广场,一座雄伟的马克思塑像,在中德两国代表以及现场观众的注视下,缓缓揭幕。新揭幕的马克思雕像,本体高4.6米,基座高0.9米,总高5.5米,与马克思的生日相契合。雕像中的马克思凝视远方,手拿书本,迈步向前,坚定沉稳。揭幕仪式一结束,许多市民和游客就纷纷涌到雕像旁欣赏并合影留念。
200年过去了,马克思已成为故乡特里尔面向世界的一张名片。不过,马克思不仅属于特里尔,更属于德国,属于全世界。
马克思雕像“对特里尔很重要”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出生于特里尔,他在这里度过了17年的时光。他曾留下的痕迹和后人对他的缅怀,共同构成了这座小城中的马克思元素。
2017年3月,特里尔市议会以多数赞成的表决结果,决定接受中国赠送一座马克思雕像。特里尔市长莱布在市议会投票前表示,马克思是这座城市最重要的公民之一,是19世纪的历史性人物,“我们不应该藏着他”。5月5日雕像揭幕仪式上,莱布说:“马克思出生在特里尔令我们很自豪,所以这尊雕像对特里尔很重要。”为此,特里尔市曾多次派人前往中国,与雕像作者、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反复商讨设计方案。
今年4月12日,中国赠送给德国的马克思铜像正式抵达特里尔,竖立在毗邻其故居的西蒙教堂广场。广场附近的马克思故居位于特里尔布吕肯街10号,是一座灰白色3层楼房。1818年,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律师租用了这所房子,同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在这里。当时,楼上是马克思一家的住室,楼下是律师事务所。马克思一家在这里住了一年半时间。1968年,亲社民党的艾伯特基金会把马克思故居改建成纪念馆。馆内藏有马克思珍贵的照片、手稿和相关文件,并通过影片等形式全面展示马克思的生平、著作和对社会的影响。
“卡尔·马克思年”精彩纷呈
特里尔市政府从去年就开始着手准备纪念活动,并将今年命名为“卡尔·马克思年”。纪念活动将持续到10月,共将举行大约300场活动,包括研讨会、读书会、电影放映会和音乐会等。这些活动得到了德国联邦政府、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政府和特里尔市政府的资助。特里尔市市长莱布谈到今年的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时激动地表示:“这将是我们全民的节日!”
此前一天5月4日,“马克思1818年——1883年,生平、著作和时代”主题展览等一系列纪念活动正式开幕,标志着当地为纪念这位伟人所筹备的一系列庆祝活动正式拉开帷幕。由莱茵兰-普法尔茨州举办的这一大型展览,由德国联邦总统施泰因迈尔担任监护人,是迄今为止从文化史角度反映马克思生平及思想的展览规模最大的一次,共向全欧洲各地征集到约400件展品。展览以马克思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政治和经济变革为大背景,聚焦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历程。
出席当天活动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表示,马克思是一位“思考面向未来”的哲学家,纪念马克思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理解马克思必须要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出发。他同时表示,马克思通过其著作已经改变了这个世界。
就在5月5日雕像揭幕当天,重新布展后的马克思故居博物馆也正式对外开放。故居博物馆当天推出名为“从特里尔走到世界:卡尔·马克思及其思想的影响持续至今”永久主题展。展览用更多空间展示了马克思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特别是增加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马克思更加受到关注的内容。新展出的展品包括马克思的扶手椅,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就是坐在这把扶手椅上睡去,从此再没醒来。《共产党宣言》(第一版)、马克思亲笔信件和一些私人藏书也首次在此展出。
此外,特里尔市还发行了印有马克思头像的零欧元面值纪念钞,零欧元的设计契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第一批5000张已经售罄。漫步在特里尔的街道上,行人会发现使用很有亲和力的马克思形象的交通信号灯。在一条步行街上,人们还会看到悬挂写有“我们是马克思”字样的宣传画。
今年6月,特里尔还要举办“遇见中国——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系列文化展”,向观众展示一个开放包容、现代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
西方对马克思学说的关注在不断升温
如此众多的纪念活动,说明德国国内对马克思的学说仍然予以高度重视。尤其是在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开始重新关注马克思主义,关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与批判。
德国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库钦斯基认为,没有任何政治文章比《共产党宣言》更有影响力,《共产党宣言》的语言深入人心,触及了人们的灵魂。
德国柏林技术与经济大学教授米夏埃尔·海因里希指出,西方贫富分化等经济社会问题越来越凸显,很多人求解于马克思的理论,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德国就出现马克思著作读者人数增加的趋势,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势。
德国左翼党执委会前委员沃尔夫冈·格尔克更进一步认为,马克思的观点没有过时,直到今天,世界还是像马克思所描述的发展规律那样运转。
马克思故居博物馆馆长诺伊说,人们应该像马克思在他的时代那样深入思考,从而让人类社会更加公平、正义。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不仅德国,而且西方许多国家对马克思学说的关注在不断升温。
(本报驻柏林记者 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