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5日 星期六

    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新使命

    作者:黄志坚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5日 06版)

        文化产业担负起新使命,就要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如何更好地实现人们的文化权益、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新时代文化产业必须担负起的崇高使命,具体来说,就是做合格的文化产品提供者、有温度的文化消费引导者、有责任感的文化平台服务者。

        做合格的文化产品提供者。文化产业要深入研究新时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特点,从一般性休闲娱乐活动转向高品位精神生活感受,推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文化服务,努力做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群众喜闻乐见。当然,“合格”只是一个底线思维,讲的是可以容忍无益,但决不能有害;更应该努力成为的是优秀的文化产品提供者,要严肃认真地考虑文化产品和服务所形成的社会影响,有利于增强人们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有利于形成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做有温度的文化消费引导者。文化产业要切实把握现实生活的多中心、快节奏、碎片化,创造人们的文化消费愿望,丰富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变潜在需求为显性需求,变软需求为硬需求。比如加强文化消费场所建设,鼓励把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运用有效的营销模式,让人们接受到和感受出独特的文化消费体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为群众文化消费提供适当补贴等等。

        做有责任感的文化平台服务者。文化产业要充分关注人们参与文化创造、进行文化表达的强烈愿望,通过文化中介服务、文化载体服务等多种平台功能,让人们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有实现自身文化价值的渠道,同时也为文化产业拓展新空间、注入新动力,为文化企业找到新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当然,平台提供者应该是有责任感的,既让人们能实现自我,也能提升自我。以平台和技术“中立”的名义,放任那些不健康、不道德甚至违法乱纪的东西任意表达或传播,也是有悖于文化产业使命的。

        文化产业担负起新使命,就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文化产业仍保持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达到13%,但也存在发展质量效益不高、新旧动能转换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与经济领域相似,实际上都是供给结构不合理、有效供给不足。只有以创新为主题,向改革要效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转方式、调结构”的背景下,在全面深化改革、更好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背景下,丰富供给主体、优化供给方式、提高供给质量,不断提升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加速转型提档。

        首先,拥有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和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的关键,要进一步推动产业关联度高、业务相近的国有文化企业联合重组,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推动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其次,文化产业要进一步凸显创意在创新中的核心位置,让各种资本技术与文化资源文化要素都围绕创意展开,带动文化企业的创新创造。三要进一步推动技术内容与市场需求、市场营销的有效对接,不断催生出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互联网+”等新模式不断涌现。

        文化产业担负新使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新要求,加强制度设计和政策创新。文化领域具有文化和商品双重属性,文化产业中,文化是核心,产业是手段。如果内容出现偏差,导向出现问题,经济效益再好也不是想要的,这是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首先要把握的重要原则。文化产品影响人们的心灵。放弃文化坚守和文化品质,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也不会有一个拥有特殊地位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

        当然,放弃产业手段、市场机制形成的压力、动力与活力,一个国家的文化也很难在当今开放、竞争的环境中得到有效传承、弘扬、创新、发展。这里面要做的工作重点是构建三个基本制度性架构:

        一是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把自己的文化使命写到公司的章程中,内化到企业文化里面,让每个管理者和员工都意识到所从事工作的特殊要求。要有相对独立的专门机构从文化的角度以专业精神对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内审和把关,实施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综合考评机制。二是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完善文化市场发展制度、准入制度、监管制度,引导非公有资本积极有序进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时,加大文化市场打击整治力度,决不允许文化市场、网络空间泥沙俱下,损害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三是文化经济政策。这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进文化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有力保障。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中央的部署要求,不断完善和落实有关政策,坚持以政策来支持改革、激励创新、引导市场,更好地保障文化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黄志坚,系中宣部文改办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