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5日 星期六

    用劳动创造价值 用奋斗追求幸福

    ——国新办举行劳动者与中外记者见面会

    作者:本报记者 任欢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5日 05版)

        5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请4位劳动者——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汽车装调工高级技师赵郁(左二),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热轧厂钳工高级技师王军(右三),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数控铣工高级技师秦世俊(右二),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服装系学生胡萍(右一)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新华社记者 才扬摄

        “胡萍同学,你今天代表青年一代,怎么理解习近平主席所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5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汽车装调工高级技师赵郁,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热轧厂钳工高级技师王军,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数控铣工高级技师秦世俊,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服装系学生胡萍,分享他们奋斗的故事,有记者现场向胡萍提问。

        90后女孩儿胡萍答道:“小时候父母告诉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一开始就对学习服装技能很有兴趣,过程再苦再累,我也选择坚持下来。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会有浮躁心态,做什么事情静不下心。但我想说,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成就感真的很幸福。”

        奋斗,离不开永不言弃的精神。

        秦世俊回忆起刚入职时,就面临直9直升机上起落架外筒腹板加工的难题:零件加工的时候需要手动操作,而且加工效率特别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我当时问师傅,为什么不实行数字化加工呢?师傅说,由于零件的数模和锻造的外形差异过大,不能用数字化完全加工。”秦世俊介绍。

        不服气的秦世俊牛劲一下上来了,“我一定要尝试一下”。可是一次一次的改进、一次一次的实验,伴随而来的却是一次一次的失败。“我没有放弃。我开始转变思路,为什么一定要按照传统方式设计呢,为什么不能反向推理呢?于是,我通过先采集点位,再编辑程序,绘制加工路线,最后生成数模,利用这种方式一次性实验成功,并且加工效率提高了8倍,产品的一次交检合格率达到100%。当时师傅和身边工友都对我竖起大拇指!”秦世俊说。

        奋斗,需要持之以恒的创新。

        近十几年,王军攻克层流冷却核心设备技术、主线高压柱塞泵技术和超高强矫直机辊系技术等三大行业难题和重大装备技术空白,近5年创新效益超6亿元,申请国家专利218项、PCT国际专利12项,荣获国家发明金奖14项、国际发明金奖6项,2007年和2016年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王军笑着说:“我有一个小建议:一定要坚持创新。创新给你带来的是乐趣,是一种能力提升。你要创新,首先要学习,然后在岗位上才会慢慢创新。创新过程就是知行合一的过程。”

        “举个例子,我自己在岗位上做的第一个创新就是解决支撑滚油污板的问题,因为设备每次维修都会有降级损失、产品质量损失甚至给环境带来污染。我后来利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反复设计,最后研究了一个方案。方案弄好以后,我问我们公司的专家,请他看看可行不可行,专家说你一定要想办法实施。结果在公司的支持下,我的方案取得了巨大成功。大家都说,‘王军你太棒了,你这个方案实施以后,我们一张油污板都没有了’。那一刻,我感到分外自豪。”王军说。

        奋斗,既需要团队协作,也需要排头尖兵。

        赵郁2010年回到国内以后,正好赶上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申报,在集团和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他的大师工作室很快挂牌成立。

        “随着工作室的运转,我逐渐意识到,要利用团队力量来干一件事。要知道,每个人的能力再强,到一定程度以后也有局限性。但组建一个团队,大家可以共同工作、共同攻关,而且攻关过程中团队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进步,这也有利于所有人不断提高。另外,利用这个平台,我们也可以跟公司其他部门联合起来,一块儿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攻坚,这就形成了团结协作的新局面。”赵郁说。

        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共青团员……1996年出生的胡萍,别看年纪小,却荣誉满满。为人称道的是2017年10月,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她克服了现场更换比赛面料、机器设备出现故障等诸多困难,沉着应战,最终不负期望,获得我国在时装技术项目上的首枚金牌。

        时装技术项目有5个模块:立裁、设计、制版、制作、手工装饰,这些技能平时需要一个团队完成,但是比赛中需要选手独自一人做完。为此,训练的时候,胡萍每天早上六七点就到基地,晚上10点才走。“教练对我的工作规范要求非常严苛。有时候,我很辛苦地做完了一件衣服,如果有问题,即使只有一点点,教练都会要求我拆掉重新做。就这样,我也一步步逼着自己走向完美,最终在比赛中获得冠军。”胡萍说。

        见面会当天,是五四青年节。有记者问,对广大的青年学生有哪些希望和建议?

        赵郁说:“对青年学生来说,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才会慢慢培养出乐趣。另外,要坚持认真做一件事。无论工作当中还是学习当中,肯定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困难,如果能以一种坚韧的精神去面对,用一种执着的毅力去想办法解决,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自己所有的精力,专注于干好这件事,才能不受外部因素的诱惑、影响、干扰,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王军感慨:“我们之所以能够享受现代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是因为我们的劳动水平、技术水平不断发展。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有这种责任、这种使命去奋斗。能够为国家、为人民、为自己、为家人创造美好的生活,这是一种使命。”

        “目前,我国已经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我希望大家可以把目光从重学历稍微转变一下,现在社会对于高技能人才,不管是社会地位还是待遇都在稳步提高。有句老话‘一技在手,吃喝不愁’,这句话我感觉永远不会过时。我希望青年学生可以不辜负青春、不辜负希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终有一行适合你。”秦世俊说。

        (本报记者 任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