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世界最美的书”年度评选在德国莱比锡揭晓,中国选送的两部作品《园冶注释》和《茶典》分别荣获“世界最美的书”银奖和荣誉奖。这也是继2016年和2017年之后,连续第三年有两部作品荣膺“世界最美的书”奖项。
“世界最美的书”是由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主办的评选活动,目前这一评选已有近百年历史,代表了当今世界书籍文化艺术设计的最高荣誉,中国自2004年开始参与该奖项评比,目前多部作品获奖,其中《梅兰芳戏曲史料图画集》《曹雪芹风筝艺术》《订单》曾分别荣获金奖。获奖作品在当年莱比锡书展和法兰克福书展现身并在世界各地巡展,这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这些作品开启了自身从“中国最美的书”到“世界最美的书”的身份转换。
“世界最美的书”到底“美”在哪儿?从对以上获奖作品的品读和细细琢磨之后,我们发现“世界最美的书”,这个“美”字值得回味,这绝不是我们世俗观念中想当然的那个“美”,也不仅仅是我们日常感官上的视觉美感,而是集“形式”与“内容”为一体的美,一种关于美感体验的根本性创新,总而言之,是“大美”,是绚烂之极又趋于无华的美,这种“美”必须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考验。
获奖作品的装帧设计给人的审美体验首先体现在其材质、工艺、色彩等形式上的美感。《梅兰芳戏曲史料图画集》是2004年“世界最美的书”金奖作品,这本书采用了宣纸函装的方式,函套的脸谱、封面的戏曲人物图画以及线装工艺与书籍内容充分呼应。函套外用深黑灰色纸裱板,脸谱五官占据整个画面,函套封面脸谱以眉心为画面中心,形成向四面扩张辐射的倾向力,使用压印工艺并对图像进行光处理,营造出强大的美学气场和吸引力。函套内部则选择深灰色水波纹暗红色裱纸,与外部色彩形成撞色并浑然一体,封面处理与函套一致,四个戏曲人物形象错落重组分布于封面左侧,右侧大面积留白,视觉张力也极其强烈。书内页借鉴了我国传统的版面样式进行页面布局,文字版式采用“竖排”形式,图片、文字的布局和空间达到高度和谐统一,色彩以“红”“黑”“金”三种传统颜色为主,从整体上看,该书的设计充分吸收中国古典装帧工艺与版式传统,从而传递出厚重的民族文化意蕴。
我们常说,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因此书籍装帧的创意必定是其获奖的最大亮点。《订单》是2016年“世界最美的书”金奖作品,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独具特色,虽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手工线装,但打破常规并开拓性地运用左右1︰3的比例线装图书,中间是装订线,左侧自画像分成4本“小书”,右侧为图书的主体部分。版面中的手写文字与自画漫画头像也是最抢眼的设计表达语言之一,在扉页、内页页眉、书脊的设计中,几乎都运用了漫画头像以及手写要素,这种独特设计极具现代感,在版式节奏上有一种交互体验的感觉,趣味性也很强。内页版面设计灵活布局,自然展现内容,上下文本之间通过留白与增加图形元素进行巧妙的连接,来转换时间与空间的推移和微妙变化。对内容进行区隔之后,通过对其材料、图片、字体、字号、留白等诸多方面精心有序的排列组合,形成了多样的空间关系,在版式设计中渗透了内容叙述与时空情境,给读者留下无限自由想象空间。在这本书中,装帧设计赋予形式以强大生命力,让设计来引导读者的阅读方式与体验过程。这或许就是设计创新的根本美学意义所在吧。
书籍制作的“大美”,最根本的一点在于书籍本是一种特定的民族文化载体。图书设计既要具有现代性,又要创造性地融入民族文化精神,优秀的图书设计必然是现代感与民族特色的统一,作为图书设计师,首先应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具备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者。在我看来,获奖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毫无例外地体现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与气质,《梅兰芳戏曲史料图画集》的书籍内容为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所藏戏曲图画史料,多为明末清初至民国时期的珍贵藏品,同时,戏剧脸谱及古装戏曲人物画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与迷人魅力。再看今年获奖的两部中国作品均是“古书新作”,比如《园冶注释》早已被誉为世界造园学名著,《园冶注释》洋溢着古风古韵,纸张内文隔断版面布局节奏富于变化,给读者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
精心创作的民族文化精品才是闪耀全球的世界最美作品,毋庸置疑,“世界最美的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案例,也是中国优秀图书设计和优秀设计师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中国积极参与“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与展览活动,可以促进中国的书籍制作者通过不断与外界的联系交流,在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特质和精髓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美”不仅体现在形式与色彩的视觉层面,更体现在内涵与价值的文化层面,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在文化创新中保持民族特色,这是中国书籍制作需要重视的,我们必须自己去探索汉字排列的规律和汉字的视觉肌理,通过现代设计语言运用中国智慧来阐释民族文化,这也是书籍制作与设计的历史重任。
(作者:陈红玉 单位: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