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村稳,则天下安。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公安工作的基本任务和根本目标。2016年以来,广东江门市公安局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发展思想,探索实行“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推动警力下沉到基层、农村,通过警察挂职“村官”等方式,主动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切实履行维护农村稳定的职责使命,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作为侨乡,江门推行“一村一警”,在基层社会治理、便民惠民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今年4月,光明日报调研组前往江门市蓬江、新会、江海、开平、鹤山等地,就“一村一警”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仲春时节,素有“中国侨都”之称的江门,满目苍翠,处处花海。从骑楼林立的社区,到祠堂文化浓郁的乡村,走在江门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印有名字和电话的警民联系牌、派出所调解室。
群众碰到困难时,随时可咨询微警“阿邑”“阿微”;遇到矛盾时,有调解室民警耐心讲解“情理法”⋯⋯自2016年年底开始,江门市公安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行“一村一警”制度为契机,持续优化警务服务工作,派驻1093名精干警力全覆盖挂任行政村“村官”,深入了解农村实际情况,帮助村民解决困难问题,化解了基层矛盾,融洽了警民关系,有效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1.青年民警辞职倒逼警务改革
当警察,是鹤山市某派出所民警小林从小的梦想,但入警不到三年,他却辞掉了警察工作,为什么这么快就放弃了儿时的梦想?小林辞职时坦言,“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在派出所工作,任务烦琐、条件艰苦,关键是不知道怎么和农村群众打交道。”
巧合的是,2015年前后,在鹤山、开平等地有七八名青年民警参加工作不久便辞职。这种现象引起了江门市公安局领导班子的格外关注。市局调查发现,这些经过层层选拔进入警察队伍的年轻人,多数是独生子女,不熟悉基层、特别是不了解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不会甚至不愿做群众工作。而一些入警时间较久的民警,因长期在机关办公,也出现了脱离群众、缺乏工作热情的不良倾向。
为解决摆在眼前的现实课题,锻造信念坚定、素质过硬的警察队伍,2016年年底,江门市公安局推行以基层派出所为中心,在市、县、派出所三级挂点的“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实现1907个行政村(居)民警全覆盖。其中,市、县公安局领导班子成员和业务警种主要领导按照挂点联系“一镇一所一村一户”的要求,每月至少1次到联系点协调解决群众反馈问题和指导基层工作等;派出所班子成员至少联系一个村(居)、一个困难户,每周至少1次到联系点走访群众,及时掌握辖区总体治安状况。
为确保驻村民警真正沉到基层农村、深入农民群众,江门市公安局专门制定了“一村一警”工作实施方案,对驻村民警的职责、任务、考核提出明确要求,市局坚持每月1次督导检查通报,每季度召开1次推进会,年底邀请第三方对全市派出所辖区的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行测评。同时,市局对各县区“一村一警”工作进行考核,对全市驻村民警绩效进行考评排名,将考评结果作为评功评奖、晋职晋升的重要依据。
调研组了解到,各县区公安局在推进“一村一警”制度过程中,纷纷围绕社会综合治理、便民惠民服务等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大多数派出所推广了矛盾纠纷“调解室”“警民联系牌”“出租屋流动人口管理”等做法,推出便民服务“邑微警”、新会分局党支部挂点“重点村”、鹤山“综合治理+”民生安全管理等措施,拓展和丰富了驻村民警工作的内涵和外延。
据江门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一村一警”工作深入开展,市局今年4月又出台了新的规定,全市干警特别是新入警人员将分批挂任为期半年的驻村民警,力争实现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目前,全市共抽派1093名精干警力全覆盖挂任行政村(居)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专职开展政策宣传、治安治理及服务群众工作。
2.深化警务改革让群众享受更多便利
家住江海区外海镇的李女士多年前在广西捡到一名弃婴,2017年这名儿童身患重病,因没有户口不能购买社保,巨额医药费让家庭陷入困境。该事件经江门市电视台报道后,引起江海分局和外海镇直冲村驻村民警房文坚的关注。房文坚全程陪同该家庭采集指纹、照片和DNA血样,帮助其迅速拿到户口并联系医院进行手术。随后,江门驻村民警帮助全市240名无户口人员解决了落户问题。
从户籍制度到居住证制度、异地办证制度,江门公安依托“一村一警”,谋划实施了一系列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改革事项。
江门公安首创了公安业务进驻镇(街)办理,通过设置公安专窗综合受理公安业务,将出入境、户政、交管等100多项业务下放到全市73个镇(街)“邑门式”服务中心,共设公安专窗239个,进驻出入境一体机、身份证自助发证机、交警好易机等公安自助服务设备93台。调研组了解到,申领居住证、居住证签注和补领换领居住证等业务的办理时间,由原来15个工作日缩短为7个工作日。2017年至今,“邑门式”服务中心共受理涉公安业务192万余件。
“以往办理护照,要跑上几十公里,等上半个月,如今在家门口分分钟就能搞定,真是太方便了。”开平市赤冈村村民梁卫雄高兴地说。
调研发现,江门公安还将便民服务从“线下”延伸至“线上”,推动“邑门式”实体窗口与“邑微警”网上平台有效对接,简化了群众现场填表和窗口民警现场录入过程,提升了“一次办结率”。如今在江门,只需指尖轻触“邑微警”微信公众号,即可生成个人二维码,实现“无证购票”“无证入住”,并获取相关信息。
目前,“邑微警”开通了户政服务、开具证明、线索报料等涉及8个警种的45项服务。今年2月,作为广东省首创的《船民证》《边境管理区通行证》及《出海船舶户口簿》3项边防业务也开通在线申办。未来还将有出入境、国保、科技信息化、网警、指挥中心等13个警种的91项便民服务纳入其中。至今年4月,“邑微警”平台关注人数已突破25万,累计办理各类业务17万余件,群众回访满意率达90%以上。
江门市公安局政治处主任黄慧明介绍,“邑门式”公共服务中心和“邑微警”开通后,全市驻村民警深入农村向群众宣传讲解政策及操作规程,并开展上门办证19402件,上门送证19800件,使“邑微警”迅速被群众接受,成为江门公安的亮丽名片。
3.社会治理创新让群众更有安全感
地处鹤山最偏远山区的双合镇,曾发生过一起马达失窃案,作案的竟是3名留守儿童,这给驻村民警李炎壮带来了很大触动。为帮助这些孩子,他协调相关部门,依托“综合治理+平台”,创立了“留守儿童之家”。音乐培训、手工制作、普法讲座、亲情电话⋯⋯放学后的留守儿童在这里唱歌、玩耍、做作业,填补了课后、周末失管的“盲区”。其间,李炎壮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近20首充满正能量的歌曲,带领留守儿童走出山区,登上了省级、国家级舞台。
从留守儿童之家,到派出所基层调解室,再到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江门市驻村民警围绕基层社会治理和农村稳定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
“棠哥好!”“棠哥,又来走门串户了!”在蓬江区梅岭社区,调研组看到,老百姓热情地和驻村民警陈耀棠打着招呼。“棠哥警务室”是江门首个以民警名字命名的社区警务室。每天早晨,陈耀棠到派出所报到后,就来“棠哥警务室”开始群众调解工作,年调解纠纷案件达500余起。74岁的林翠凤提起“棠哥”就赞不绝口,据她介绍,社区的群众都存有“棠哥”的手机号,无论治安警情,还是邻里矛盾,大家第一时间想要找的人就是“棠哥”。
据了解,为方便村民联系驻村民警,江门公安在1907个行政村居张贴了警民联系牌,并在派出所设置了标准统一的独立调解室,形成了值班民警首接调解、民警会同辖区退休老党员和村委会主任等专兼职调解员二次调解、驻村专业律师参与疏导的三级联动调解机制。五福调解室、老百姓调解室、平和调解室、老片警调解室⋯⋯如今,这些充满浓浓人情味的调解室,已覆盖江门117个派出所。2017年,江门全市派出所调解室共受理村民纠纷50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4.6%。
在新会区睦洲镇南镇村,调研组了解到,在2017年前,原村委会主任关某某父子多年来操纵选举、霸占集体资源,致使村“两委”干部威信低,村民们也敢怒不敢言。驻村民警梁润有获知上述情况后,经过深入调查,依法打掉了以关某某父子为首的涉黑恶犯罪团伙,并将村里1400多亩鱼塘承包权收回村集体,有效保证了2687名村民的合法权益。有村民告诉调研组,“村霸被打掉后,很多老百姓放鞭炮庆祝,去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有的村民从澳门专门赶回来投票。”
与此同时,驻村民警还充当着基层情报员和普法宣传员,发动基层农村群众举报违法犯罪线索,并配合“飓风2017”“千人大巡防”等专项行动,对网吧、娱乐服务等易滋生违法犯罪场所进行治安清查,消除了治安隐患,维护了社会稳定。
据统计,2017年,江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6.3%,刑事立案下降21.4%,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盗抢骗等案件下降20.5%,破案率上升了8.9%,受访群众对治安环境表示感觉安全的达97.26%。
4.“你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才能有你”
招工入学、婆媳吵架、夫妻不和、路灯不亮⋯⋯在江门市,每个驻村民警随身携带的专用笔记本里,都详细地记载着包村群众的点点滴滴。
“群众的任何事情,都要当大事来办。有时鸡毛蒜皮的小事,可能会引发重大治安事件,丝毫马虎不得。你给群众解决了困难,他会记你一辈子的。”江海分局滘头派出所民警谭柏海说。
在新会区,调研组了解到,29岁的李耀宗既是睦洲镇派出所的副所长,也是南安村的挂职副书记。作为城市出生的“独苗”,刚到基层农村时,他做群众工作只能靠“常识”,化解矛盾只会讲“硬道理”。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他如今做起农村群众工作来头头是道:夫妻吵架应分开劝阻、排忧解难需摸准内因、解决矛盾要后续跟进。
“宗小子,快进来尝个刚出锅的土瓜!”每当李耀宗路过五保户梁奶奶家时,她都会热情地叫住“宗小子”。多年的朝夕相处,李耀宗已和村民打成了一片,建立起深厚的情谊。他经常在唠家常的轻松氛围中,将中央的精神传递给村民;在帮助群众解决难题时,将党的关怀融入百姓心田。
如今在江门,越来越多像李耀宗这样的年轻民警,主动扎根农村,自觉融入群众。据统计,全市2015年以来新入警民警中从事驻村工作的有126人,占新招录民警总数的35.5%。
谈起驻村工作,很多青年民警感慨地说:“你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才能有你!”看着曾经爆发过群体性事件的重点难点村,变成如今夜不闭户的和谐小康村,这是他们内心感到最有成就的事情。
而这些青年民警的迅速成长,离不开那些“手把手”传艺的领路人。在鹤山市桃源派出所,入警20多年的黄明辉告诉调研组,多年来他坚持走村串户,了解社情民意,工作“台账”有几尺厚,目前他在所里还是“双导师”,即新录用民警的业务导师和组织导师,在传授经验的同时,为年轻民警建立详细的培养计划和跟踪记录表。
调研组发现,“老少搭”已成为江门驻村民警的一大特色。他们走千家、进万户,听民声、访民意、解民忧,用真心真情赢得了百姓满满的点赞。2017年,全市驻村民警共走访群众8.38万次,开展十九大精神、政策法规宣传宣讲1.03万多场,帮助解决群众困难1.1万多件。调查显示,95.54%的受访群众对居住地警民关系表示满意。
5.关于“一村一警”的思考
江门市公安局深入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根本宗旨,探索实行“一村一警”制度,不断深化警务事项改革,将警力下沉到基层农村,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融洽了警民感情,厚植了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治国安邦重在基础,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江门市驻村民警兼任“村官”,扎根基层农村,带着问题、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深入农村农户,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了解村民真实情况和群众心声,真心真意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建立起深厚的个人感情,形成了水乳交融的警民关系。同时,驻村民警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注重宣传宣讲中央精神及相关政策法规,切实把党中央的关心关怀传递到基层、传递给群众,厚植了党执政的群众感情和群众基础。
——维护社会稳定是公安工作的基本任务,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公安工作的根本目标。当前,农村地区地广人稀,社会矛盾不断增多,违法现象时有发生。江门推行“一村一警”制度,开展留守儿童关注、打击村霸、扫除黑恶势力等活动,最大限度延伸了公安机关社会治理的触角,有效解决了农村见警率不高、报警求助难、警力配备少的问题,破解了农村社会治理存在的“真空”和“盲点”,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农村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
——为群众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是公安工作的职责使命。江门推行“一村一警”,不断优化警务管理流程、提高警务管理效能,深入推进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户籍制度、居住证制度、异地办证制度、车检驾考制度等事项,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了便利化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党的重要法宝是党的群众路线,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在和平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年民警,普遍缺乏实践锻炼和艰苦磨炼,与基层群众打交道少、对群众感情不深,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高。江门推行“一村一警”,把青年民警选派到农村一线,直接接触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在深入调研、积累基层工作经验的同时,锻炼了青年民警队伍,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努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作者:光明日报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沈耀峰、白雪蕾、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