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五月,正是一年中春光最明媚的时节。
杨柳飘烟,海棠盛开。从实验大楼到餐厅的路上,研究员和研究生们偶尔会停下脚步,欣赏绿树红花间的生命律动,又匆匆离开……
这种紧张忙碌的节奏其实正是众多青年学生和青年科学家日常生活的写照:清晨赶往实验室的路上已经在考虑培养箱里的细胞,午饭时间到了还在离心机前整理样品,晚风吹来正好静心阅读文献、修改论文;实验平台的仪器要提早预约,设计的预实验得先配好试剂,下周的工作交流也该着手准备了;日积月累的付出后拿到理想结果,几轮审阅与修改后论文发表,获得科学同行的认可。
刚开始读研究生时,只有做科研的豪情和理想,真正做时才发现一切并不简单。训练实验动手能力是第一关,看上去再简单的操作,眼高手低都会状况百出;最后只好耐下心来,收住性子,严格按照规程来做。读懂文献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已然不易,实验时才发现科学最讲证据和逻辑,每一个结论都需要数据的支撑,每一个数据都要经得起推敲和检验,设计实验需要严谨,找到合适的实验条件需要摸索;经历了反反复复的失败和调整后终于拿到一点可靠数据。当课题铺开,头绪多了,问题没少,时间安排又变得尤为重要;分清轻重缓急并严格执行才能有条不紊。
课题停滞不前时会有深深的挫败感,反复尝试后的失败也让人难免怀疑自己,忙碌的疲惫和对结果不确定性的焦虑考验着选择科研的初心。可能每一位成功的科学家都会经历这样一段时光,或许每一项有价值的研究都要趟过这样一段路程。就像遍历艰险后取回真经的玄奘,当我们耐住了寂寞,挺过了挫败,终于获得了成果后,之前的一切似乎都烟消云散了。回望来路,失败规范了我们的操作,纠正了我们的思路,失败也磨炼了我们年轻浮躁的心性,砥砺了我们的品格;而不断尝试后的成功大大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坚定了我们的科学理想,给了我们思考并解决重要问题的勇气。
在精力最旺盛、思维最活跃的年纪,很庆幸我们选择了做科研。科研让我们保持了探索的态度,对于真理我们有求知欲,对于现象我们有好奇心。科研训练了我们思考的习惯,面对问题我们不是逃避而是分析,辨别真伪我们不再人云亦云,而是讲求证据。科研更培养了我们超越自己的勇气,在摸爬滚打中认识自己的不足,在师长同学的帮助下激发潜力、提高自己。
科学研究是一段渐入佳境的旅程。慢慢地,我们会将科研中的烦琐和失败等闲视之。每天晚上十点实验大楼里通明的灯光,每个周末假日实验台前忙碌的身影,我们已经习以为常。我们会更加自信、踏实、有能力地解决问题。做科研成为一种享受,享受一份纯粹与专注,享受一份坚持与奋斗,享受一份行稳致远的成就感。
在科研中,我们细细体会自己的成长;在科研中,我们重新明确自己的理想。科学研究最讲究原创性,在世界科学界你追我赶的科研竞赛中,引领学术发展前沿的总是解决关键问题的创新性成果。正是创新性成果的出现才不断刷新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极限。不断积累的科研能力和信心让我们有底气向关键问题发起挑战,而这些困难却有意义的科学问题将成为我们为之不懈奋斗的事业。
作为青年,生逢盛世,实为幸事。“两弹一星”元勋科学报国的情怀,屠呦呦先生发现“青蒿素”对于人类的价值,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更坚定了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念。尽情施展青年的聪明智慧,挥洒青年的辛勤汗水,是我们这一代青年科研工作者最幸福的使命。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已经吹响,“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将在我们身上继续传扬。
(作者:姜韶东,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