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3日 星期四

    河南:

    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发展大局

    作者:本报记者 王胜昔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3日 08版)

        “五一”劳动节前夕,河南67岁的全国劳模海洪书没有想到,不仅迎来工会干部代表党委政府的“家访”,还领到了一份保额10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事故和人身意外伤害残疾保险。

        像老海一样,今年河南省总工会联合新华人寿保险河南分公司,为全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万名省辖市级以上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捐送为期一年的人身意外伤害身故和人身意外伤害残疾保险,保额总计50亿元,为劳模生活保驾护航,再筑一层“风险保障”。而这一切,得益于河南省总工会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情况进行的摸底调研。

        据介绍,在省级范围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市级以上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进行大规模的走访摸底,这在全国还是第一次。

        今年2月,为更及时、更精确、更全面地服务劳模、关爱劳模,彻底解决各级工会在劳模管理中存在的底数不实、信息不全、情况不明的状况,河南省总工会动员组织各级工会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获得市级以上劳模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进行调查摸底,累计完成5000余份劳模“访问调查表”,并对5万名市级以上劳模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进行了“家访”式慰问。

        数据显示,年龄超过60岁的劳模已占河南省级以上劳模总数的45.5%,劳模生活状况参差不齐。数据还表明,目前知识型、科技型、创新型劳模日益增多,行业分布日趋广泛化。

        劳模的处境要充分了解,劳模的声音要充分倾听。针对劳模群体的这些变化,河南省总工会提出,工会应对劳模加大服务力度,而且服务工作应向精细化转变。对调研中发现的困难劳模,除了积极组织开展劳模慰问帮扶工作外,还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规定,组织发放劳模专项补助资金和特殊困难帮扶救助资金,进行全方位帮扶。

        与此同时,建立起接待、回复劳模来信和来访的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各级工会开展劳模志愿服务活动,以劳模为“头雁”,着手建立多层级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和大工匠队伍培养,在全省启动万名大工匠培养计划,新建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3000多家,各省辖市、直管县(市)、产业和直属基层工会累计命名示范性创新工作室2000余家,覆盖领域、运作质量、示范效应进一步扩大和提升,构建起了立足岗位全员创新、依托班组团队创新、创新工作室引领创新的“三位一体”职工创新体系,形成产业工人队伍成才、壮大的“雁阵”格局,成为支撑河南经济转型发展用之不竭的人力资源库。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王保存说,关心关爱劳模,更要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为他们在经济发展主战场建功立业搭建广阔平台,为他们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当先锋、打头阵、做表率提供服务和保障,在全社会汇聚起决胜全面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强大正能量。

        在工会的推动下,河南省还首次把弘扬“工匠精神”纳入职业院校基础课程和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体系,作为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并评选出国网平顶山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朱玉伟等10名“中原大工匠”,以榜样力量助推河南“制造”向“质造”“智造”纵深进发。

        事实上,为了发挥劳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的“火车头”作用,河南省总工会近年来努力构建技能导向和创新贡献导向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劳模培养、评价、激励、保障等制度,确保劳模和技能人才在“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有地位、创新上有平台、发展上受重用”,为技能人才成长拆除了“天花板”与“玻璃墙”。

        农民工出身的李江福30多年来主持建造了1000多项工程,从未延误过工期,从未发生质量问题。他视农民工为兄弟,从未拖欠过农民工一分钱。

        在党委政府和工会的关心下,李江福现在不仅是全国劳模,还成为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诚信之星。如今,李江福又奋战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结对帮扶新乡辉县市南寨镇蒿地掌村,捐款修建学校,帮助拟定产业规划,利用当地丰富的林业和旅游资源进行“造血式”扶贫,多方筹集100多万元建立扶贫救助基金为贫困家庭救急解难,确保“脱贫路上一个不掉队”;同时担任安阳林州市辛店村第一书记,通过项目扶贫、技术帮扶、就业孵化,先后带动当地14万农民工务工挣钱发家致富,做到“致富路上一个不能少”。

        为了鼓励更多像李江福一样的劳模在脱贫攻坚上有所作为,河南省总工会今年还部署实施了劳模助力脱贫攻坚行动计划,深化劳模技能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就业扶贫、结对扶贫、智力扶贫“六大行动”,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脱贫大局,同时大力实施先进集体扶贫专项行动,动员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立足企事业单位特点开展定点扶贫、项目扶贫、产业帮扶,通过在贫困地区建厂等形式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实施“造血式扶贫”,并面向贫困地区采购生产生活物资和农副产品,帮助拓宽销售渠道;工人先锋号、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等先进集体要围绕困难群众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技术帮扶、技术攻关,帮助贫困地区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积极参与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帮助贫困群众提高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我们已经向全省市级以上的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获得者发出了助力脱贫攻坚的倡议。”河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寇武江说,各级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遍布各个行业,具有资金雄厚、智力密集、人才荟萃、技术技能精湛等优势,各级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和工人先锋号、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等先进集体,具有强大的产业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能力,把这个强大的群体组织起来,必然能在全省的脱贫攻坚战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目前,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劳模工作新格局正在河南省内加速形成。劳模宣传一条街、劳模广场在各省辖市和130多个县市区全面铺开,3000多家企业建成了工匠、技能人才星光大道,树立起万面“劳模墙”“工匠墙”,越来越吸引职工们的眼球,掀起了学习劳模工匠、争当劳模工匠的热潮。

        如今在河南,“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风尚已经形成,支持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更多“金蓝领”的脱颖而出,为出彩中原增光添彩。

        (本报记者 王胜昔)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