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1日 星期二

    在外国土地上修铁路

    ——记2018年“最美职工”获得者、中铁二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老挝磨万项目部工程师徐州

    作者:本报记者 任欢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1日 07版)

        徐州

        “在国外一待6年,不能常和家人在一起,我心怀愧疚。可是想到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修建的铁路,修建在外国土地上,我心里就会很幸福!”面对记者,2018年“最美职工”获得者、中铁二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老挝磨万项目部工程师徐州吐露了心声。

    一待五年,他为非洲倾其所有

        2012年,接到上级要求,徐州远赴非洲埃塞俄比亚,参与亚吉铁路的建设。

        “说实话,如果现在让我再选一次,我可能会想着能陪在家人身边。可当时却没有丝毫犹豫。”徐州说。

        踌躇满志的徐州一开始以为,工作再苦再难,有个两三年时间足够了,可谁曾想,他在这里一待,就是整整五年。

        亚吉铁路是非洲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也是中国“筑梦一带一路”的重大建设工程,被誉为“新时期的坦赞铁路”。由于项目部标段地处埃塞俄比亚热带高原,地层以火山岩、次生岩土为主,这使得沿线找不到符合标准的常规填料。为此,徐州和团队每天徒步十几公里,对沿线土源进行取样、分析,半个月下来,脚磨破了皮,手搓出了茧。

        危险时有发生。“有一次,我们在行进路上遇到非洲高原常见的一种大冲沟,沟底很深,一旦掉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当地的黑人向导块头很大,轻轻松松一跳就过去了。可是我跳的时候却一脚踩滑,幸亏身边的黑人朋友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我,我才捡回一条命。”谈及这一幕,徐州仍然心有余悸。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头顶炎炎烈日,走完铁路沿线100多公里,经过上千次的配比实验,徐州带领团队成功攻克“火山灰”技术,解决了填料匮乏的难题,也为埃塞俄比亚找到了一种可以广泛应用的施工技术和材料。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铁路试验通车后,一开始我坐在车里,看着沿线的树木啊、动物啊一闪而过,心里出奇地平静。可当火车停稳,我看到当地黑人朋友手舞足蹈的样子,尽管语言不通,我却明白,他们不仅是在感谢我们,更是在为他们今后迎来的美好生活所喜悦,那一刻,我再也忍不住了,幸福的感觉像潮水包围了我。”徐州说。

    转战老挝,他再创辉煌

        2017年5月,即将归国的徐州接到调令,安排他去老挝参与中老铁路的建设,期限为五年。“那一刻心里真的五味杂陈。”

        “当时我一狠心,反复安慰自己说,没事,五年很快的,而且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区域典范工程,也是老挝“一号工程”,有着这么重要的意义,家人一定会理解的。其实我心里也清楚,我很想家。”徐州说。

        或许是把对家人的思念倾注在了工作中,刚到老挝,徐州便一心扑在了工作上。很快,第一只拦路的“老虎”也如期而至。

        原来,老挝的气候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尤其是雨季的老挝,大雨滂沱,无休无止。桥梁桩基施工过程中,往往基坑刚挖成型又被淹没坍塌,周而复始,费时费力。这可急坏了徐州,他反复到现场查看,与技术人员研究图纸,与领工员交流探讨施工方案,“基坑成不了型,大型机械设备进场都困难”,现场领工员说道。但徐州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经过反复讨论、对比和优化方案,他最终带领团队研究出一套科学的方法,有效解决了雨季桥梁桩基施工难题。

        就这样,徐州带领团队在雨季完成了一个个在老挝人民眼中的“不可能”,创下中老铁路全线第一个桥梁桩基成桩、第一个桥梁墩台成型的好成绩,1个月打造出楠科内河特大桥和万象北站两个标准化施工示范段共计2.7公里,刷新了在国内铁路建设都不能完成的速度。

    “如果祖国需要,我还是会去”

        “您在国外这几年,最难克服的地方是什么?”记者问。

        “还是心中的孤独吧。在非洲的日子,每天我打开房门,看到外面的炎炎烈日,还有身边的黑人工友们,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这里是非洲,这里不是家。有时候那种失落感,会突然涌现出来。那时,我就会拼命去工作,工作累了,我就不那么想家了。”

        回家次数多吗?

        “屈指可数吧。这些年来,我总是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老婆,对不起自己的女儿。我记得我老婆快生女儿的时候,我却不得不离开她,登上返回埃塞俄比亚的航班。我也记得,有一次女儿要和我视频,我这边信号不行,没有办法,手机那边一下就冷了。后来老婆和我说,女儿正躲在一旁哭泣,我顿时也泪流满面。”

        就这样,多少个不眠之夜和通宵鏖战,多少次风里雨里烈日下奔走劳碌,徐州已经不记得了。在工作与家庭难以两全的时候,他选择毅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履行自己的职责,“我为的就是自己肩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为的也是自己的家人,他们这样理解、支持我,我始终怀有感恩的心,不想让他们对我失望。”

        如果您在老挝的工期结束,还安排您去国外,您去吗?

        “我‘老’啦,干不动啦。如果可能,我一定会好好休个假,多陪陪家人。”徐州笑着说,“其实我也知道,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那是祖国需要我,我义不容辞。”这一刻,这位个头不高的好男儿,在记者心中无比高大。

        (本报记者 任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