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30日 星期一

    以文字的焰火安放梦想

    作者:葛筱强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30日 06版)

        《第七只眼睛》 彭程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光明书话】

        戊戌春分日,收到作家彭程先生贶赐的散文新著《第七只眼睛》。塞外苦寒萧索,书林又添新叶,确乎为吾辈书生人到中年寂寂光阴中的一大快事。我与彭程虽迄今缘悭一面,但却因多年的文字之交,早已视其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老友。因而,在我的心里,这本于跳跃春光中飞临案头的小书,并非“来自陌生人的美意”,而是裹挟着“风雨故人来”的慰藉与温暖。

        彭程的这本新著,是一本散文自选本,内中篇什大多取于他的《漂泊的屋顶》《急管繁弦》《在母语的屋檐下》等集子。虽为选本,但在一位思想日渐丰赡朴茂、写作技艺纯熟精湛的作家这里,我们总是能够每读即生新意,总是能够每读即获心得。在我看来,重读一位作家的作品,必须要于文章的细微之处着眼,必须要于字句的“留白之处”探察作品甚至作家生命深处的源头,必须要于作家的写作背景中引发个体生命之间的呼应与回答,使自己渐抵“读书得间”的贯通境界。此种情形,一如作家扬之水女史在其《定名与相知》一文中说的那样:“面对器物,也可以像读诗那样,看它的造型、纹样、设计构思的来源,找回它在当日生活中的名称,复原它在历史场景中的样态,在名与物的对应或不对应中抉发演变线索的关键。”那么,作为一名颖异的阅读者,面对一部文学作品,也理应于深读中解析作家创作的最初秘密与隐衷,理应于这“秘密与隐衷”里发现其对一己所感知世界的最初辨认与书写“命名”。这,才是进行真正深层次阅读的最终目标与最大快乐。如果说我在此前阅读彭程的作品时,读出了他的娴熟技艺,读出了他的丰沛情感,读出了他的明月襟抱,读出了他的通透哲思,甚至读出了他的冰雪精神。那么,这次在数个晨昏的披览中,我则读出了他“静水深流”的如渊在怀,读出了他“悲天悯人”的灵魂敞开,读出了他追寻自由与文明的寄意瞩望,更读出了他以文字点燃并安放梦想的“生命诉求”……如,他在《娩》一文中写道:“我泅渡在语言之流中,苦于没有舟楫。好不容易游到了岸边,感觉到力气几乎耗尽了。”他在《快乐墓地》中说:“原来死亡并不总是幽暗、凄清、孤寂,它也可以透射出这样的色调:温暖、慵懒、安详。”他在《王子与玫瑰》中如此倾诉:“只有爱着,人才像一个人,爱将人提升了。再平凡的行为,只要它是来自爱的策动,便都是和神的约定。”这样的文字,既有对创作生涯清绝低徊的深度体验,亦有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思索与质询,更有对生命之所以崇高的仰视与尊重。这样的文字,看似信笔拈来,却必出于打磨日久的机杼;读来浅白无碍,却总让人品咀之后一再回甘。

        毋庸置疑,当代世界文化多元的表象,展现于我们眼底的,庶几为散点式和碎片化的样貌。如何在这纷纷扬扬的“碎片”之中敏锐而有效地聚集并打捞那些“有用的符号”,如何从这些“有用的符号”中开掘出深意与新知,并能将其揉为思想与艺术兼美的文学作品,是考量一个作家才华与智识的重要觇标。这让我想起博尔赫斯在那本小册子《阿莱夫》里所阐发的意象:一面砸碎的镜子,它所有碎片拼合起来的时空,会使整个镜面反映的时空倍增和扩散。那么,在作家彭程饱含清澈的眼中与灌注心血的笔下,他对古老文化传统的体认辨析,他对现代繁复生活面相的剥丝抽茧,皆若万川奔于一月,尽在光影的倒错与清朗之中,也尽在风云的激荡与流变之内。在他的文章里,我们会欣悦地感到,无论是袖手清谈“大事不着急”与“阅读的季节”,还是冷眼俯瞰“漂泊的屋顶”与“身边的人们”;无论是用心魂触摸“大地的泉眼”和“滚烫的石头”,还是在“母语的屋檐下”记录“返乡”的欢悦失落与“周围”新梦旧梦的叠加,他都能够“从心所欲”而不逾矩,都能够“收放有度”而卓荦不群,都能够“只眼独具”而有自己的沉潜清思,有自己的灵魂烛照,有自己的精微洞见。如,他在《物证》中写道:“生命原来在于细节的连缀,旧物单个地看是零碎的,但吉光片羽,弥足珍贵,许多这样的碎片的排列,不经意间就勾勒了生命的大致轮廓。”又如,他在《尺度》中阐述:“对万物的爱和怜悯、创造的热忱、超拔的追求……让我们选择这样的尺度吧,即使无关民生社稷的宏大叙事,即使仅仅为了自己的尊严。”彭程这样清洁的文字,这样直抒胸臆的表述,总能让我读来心神为之一动,精神为之一凛,血脉为之激越而骀荡。

        我所敬重与热爱的法国作家加缪曾在他的创作手记中写道:“最重要的是葆有人性与单纯。”是啊,所有关乎心灵的创作,所有关乎精神的追寻,所有关乎生命的眷顾,都必来自于美好而单纯的人性的底色与光芒。彭程先生的散文创作,正是沿着这样一条以大爱为背景、以真诚为基石、以辽阔为指向的宽广之路前行着。他以文字的焰火,安放着旅途与命运的梦想,也必会在自己勤劳的跋涉与耕耘中,拥抱并收获着愉悦、高迈与朗阔的生命历程。

        戊戌谷雨来临前夕,深夜写毕于塞外采蓝居,窗外小城的灯火似乎也有了暮春的润泽。

        (作者:葛筱强,系媒体人)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