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这句诗是年仅27岁去世的革命烈士高君宇的墓志铭,同样也适用于评价年仅28岁就去世的张伯简烈士。
张伯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驱者之一,是云南少数民族和知识分子投身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他曾在欧洲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共同创建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他曾在上海与瞿秋白一起创办《热血日报》;毛泽东还专门推荐张伯简编写的《社会进化简史》。
“我们白族出这么杰出的人物不容易,我的叔叔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民族振兴,拼命工作,最后累病而死,我虽然没见过他,但他的事迹深深激励着我们全家!”张伯简80岁的侄子张宝营对记者说。1952年,才读初二的张宝营看到剑川县政府把张伯简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纪念证》送到父母手中。今年4月22日,从昆明电机厂退休的张宝营在家中把挂在墙上的纪念证小心地取下来给记者看,感慨万千地回忆着张伯简。
张伯简1898年出生在云南大理州剑川县金华镇一个白族家庭。在曾是清末秀才的父亲张鹤裳的督导下,张伯简以优异成绩考入大理省立第二中学。他的中学作品《鸡足山游记》显示出较强的文学功底。在大理中学学生与宪兵的一次斗争中,张伯简成为斗争组织领导者之一。1917年,中学毕业的张伯简不顾父亲反对,毅然奔赴当时南方革命中心——广州。1919年12月又远渡重洋到了巴黎,成为云南出国勤工俭学第一人。
在法期间,张伯简加入了赵世炎、李立三等组织的“勤工俭学学会”。1921年冬,张伯简加入了共产党,成为旅欧学生中参加共产党组织最早的成员之一,积极参加建立中国旅欧共产主义组织的活动。1922年6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成立,周恩来、张伯简分别为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1922年秋,张伯简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长为一个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4年秋,张伯简回到离别5年的祖国,应瞿秋白的邀请担任上海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并在上海和京汉铁路从事革命活动,后出任中共中央出版局书记。张伯简编写出版了通俗易懂的《各时代社会经济结构元素表》;接着他又编纂了《社会进化简史》一书,这是中共最早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阐述社会发展史的理论著作之一,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宣传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中起过重要作用,填补了用唯物史观系统地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空白。1926年,毛泽东读过这本书后认为:这是人民需要的书。该书被列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十种读物之一。1943年12月,毛泽东写信给秘书胡乔木,要他收集张伯简的《社会进化简史》。
“五卅运动”爆发后,张伯简直接参加了当时斗争最激烈的沪西小沙渡的纱厂工人的战斗行列。党派瞿秋白主编《热血日报》,张伯简负责筹办工作。1925年秋,张伯简被调往广州担任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委员、两广区委军委书记,并兼任黄埔军校教官。毛泽东还聘请张伯简为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员。1926年8月,张伯简任党中央罢工委员会书记,与邓中夏、苏兆征等一起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张伯简因超负荷工作引发了肺病,医治无效病逝,年仅28岁。1945年4月1日,周恩来亲笔为张伯简填写了《广西内战时期牺牲干部登记表》。
“张伯简在有限的生命中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很大贡献,他是一个有大格局志向的人,有知识分子的担当,是那一代一心救国救民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调研员陈祖英说。
家乡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张伯简。剑川县委党史办主任史继培介绍,30多年前县委县政府修缮了张伯简故居,修建了张伯简事迹陈列室,每年清明节许多干部群众都到陈列室瞻仰献花。今年县里重新修建一个宽敞的张伯简纪念馆,馆内将立张伯简铜像。纪念馆将于今年年底开放,家乡人民将隆重纪念张伯简诞辰120周年,缅怀白族人民的优秀儿子。
(本报记者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