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24日 星期二

    大数据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新引擎

    作者:本报记者 刘坤 徐谭 卢璐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24日 06版)

        4月23日,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经济”“大数据”等分论坛上,嘉宾们围绕“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等主题畅所欲言,探讨数字中国建设的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

    大数据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大数据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密切相关。”邬贺铨说,如今,我们在制造业中应用了大量传感器,尤其是一些企业在设备管理、资源管理、运维管理、故障管理等环节产生了很多数据,这些数据要分析应用起来。

        邬贺铨表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技术协同发展,并将深度融合到实体经济中,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引擎。大数据将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改进产品质量,节约资源消耗,保障生产安全,优化销售服务。

        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

    数据流通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

        “未来三年,能与电商一样红火的是大数据交易。”孙丕恕说,数据流通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要加快推进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推动政府数据的共享开放,释放数据价值。

        孙丕恕表示,数据是土壤,万物生长在数据之上,数字经济、各种新应用、新态势都基于数据。建设数字中国不仅要发展数字经济,而且要扩展到政务、民生等社会各方面,要以数据为基础,打造智慧政府、智慧城市,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数据带来的智慧和便捷。

        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为:

    要推动大数据融合共享

        “要推动大数据融合共享。”郭为表示,目前,互联网数据只占整个数据的20%,特别有价值的数据多在组织内部,如何把数据挖掘出来是一个很大的难点。今后要打通信息孤岛,实现数据流动,创新数据价值。

        大数据生态是什么?郭为认为,其核心要素包括应用场景、算法、数据信息三个方面。其中,应用场景是数据技术支撑应用的根本,是服务对象最直接感知人工智能的环节要素;算法是数据技术支撑应用的核心,包括自然语言处理、知识表现等技术;数据信息是数据技术支撑应用的基础,是实现大数据智能化的必备条件。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轮值总裁陈涛:

    数字中国将带来更大获得感

        陈涛认为,数字中国包含四个维度:一是数字的个人;二是数字的政府;三是数字的城市;四是数字的中国。在数字化政府方面,希望政府能够把数据进一步打通贯穿,为百姓和企业带来更加高效的服务,同时也可减轻政府部门的工作压力,实现跨部门协同工作,从而使得决策更加高效。

        “从个人,到政府,再到城市,最后汇集成为一个数字的中国,相信未来的数字中国能够给广大居民以及企业带来更大的幸福感、获得感。”陈涛说。

        维信诺公司总裁张德强:

    未来将实现万物可视化

        “大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已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核心动能。”张德强说,未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实现万物数据化、万物可视化。

        张德强表示,新一轮技术革命具有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可视化的特点。信息化时代的技术发展将给产业带来重大机遇,实现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应用中不同场景的搭建,从而促进产业间的高效融合,促进我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美团点评集团首席执行官王兴:

    用科技创新为实体经济赋能

        王兴表示,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我国数字经济进入了新阶段。在新阶段,我国将拥有更多的创新机会,以及走向世界的机会。

        创造经济价值,首先要创造社会价值。要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力量深度融入实体经济中,通过科技创新为其赋能,提升各个行业的效率,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本报记者 刘坤 徐谭 卢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