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22日 星期日

    从再现自然到反思自然

    ——风光摄影的发展层次和社会功能

    作者:唐团结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22日 11版)

        北京关沟,1871—1872年 约翰·汤姆森

        晓汲清江,1934年 郎静山

        河神的套鞋,1978年 吕小中

        国内所言之风光摄影源于欧美风景摄影(Landscape Photography)之概念,本指那些拍摄地形地貌、非人为景致的摄影。我国的文人摄影家从国内摄影业界的实际出发,提出了风光摄影这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风光摄影融入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意象,如“江南三月好风光”“风光不与四时同”“三春边地风光少”“细腻风光我独知”等,不但包含了西方风景摄影的所有内涵,也涵盖城市、乡村等人文景致,既包含自然摄影、地理摄影、建筑摄影等实用之学,还蕴含诗情画意、追求空灵意境的摄影艺术创作。

        自摄影诞生以来,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人类居住环境的关怀,风光一直是普罗大众最喜欢拍摄的题材之一。风光摄影可以准确而严格地记录自然,再现天地映像,为地理探险、科学考察等活动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资料,而其无限的娱乐审美意蕴,则驱动着众多的摄影发烧友流连于高山流水觅知音,风月无边情意绵。

        风光摄影是模仿自然的技术和艺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艺术模仿世界的三种方式:按事物已有的样子(现实)模仿它,按事物应有的样子(理想)模仿它,按事物为人们传说的样子(神话或寓言)模仿它。与此相对应,在纷繁复杂而又千变万化的风光摄影中,除了技术层面的不断优化之外,其实也蕴含着这样三个主要的发展层次,每个层次又有着相对不同的社会功能。

        第一层次: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是一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风光摄影。拍摄者为了登山临水而摄影,用白描手法对风光进行拍摄,不干涉拍摄对象,不做任何后期处理,“按事物已有的样子模仿它”。

        这种以客观再现为主旨的现实主义摄影方法,即文学家、摄影理论家刘半农《半农谈影》中所言之“写真”摄影。这是目前旅游大发展时代最为常见也是收效最大的一种风光摄影。我来了,我看到了,我拍下来,以供纪念或科学之用。

        这一层次的风光摄影最能代表摄影的纪实本质,为欧美实用主义所推崇,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以及被广泛拍摄、用于科学研究和证据的自然摄影,皆为此类风光摄影的发扬光大。我国早期的这一类风光照片主要是西方摄影家在中国所拍,如1844年法国摄影家于勒·埃及尔在澳门和广州拍摄的风光照片,英国摄影家约翰·汤姆森在中国旅行考察时拍摄的大量照片。之后,中国的本土摄影家开始陆陆续续拍摄一些纪实类的风光照片。由于此一层次的风光摄影对艺术、技术和文化水平要求不高,在中国的广大业余摄影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中尤为盛行。

        第一层次风光摄影的社会功能以认识功能和教育研究功能为主,部分照片也具有较强的审美功能。这类照片以发现并再现客观自然为主旨,具有强大的资料和史料价值,是人类眼睛的延伸,为人们认识世界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便捷有力的视觉工具。由于这是一种描绘性或解释性影像,受众在观看此类风光照片时,重在理解照片所传递的知识性信息。这张照片拍自哪里?主题是什么?有何价值?是历史见证,生活见证,还是地理发现?表现技巧如何?是否具有可读性?能否通过照片看到事物的本质等等。

        第二层次:花非花,雾非雾。这是一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风光摄影。拍摄者为了艺术创作有选择地登山临水,在拍摄时“按事物应有的样子模仿它”,如果可能,还会对风光进行适当的干涉,如在山水间加入一些道具如小船、人物等,然后在暗房或电脑上按照自己的审美风格进行后期处理,使风光摄影具有绘画的倾向性。

        拍摄者以追求诗情画意的主观表现为主旨,结合传统绘画法则,用浪漫主义摄影方法,将真山真水中的自然之美内化为自己的审美需求,把摄影家的美感通过理想化的风光传播给受众,基本上不关心风景的性质和特点。

        此类风光摄影是在早期摄影家们为争取摄影艺术地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起来的。19世纪中叶,英国一些转学摄影的画家和具有艺术修养的摄影师,为使摄影能达到绘画的艺术地位,结合传统绘画法则,在拍摄中采用底片叠印、照片拼合翻拍和场景摆布等手法,力求使摄影具有绘画的效果,以获取社会对摄影艺术的承认,这就是世界摄影史上的第一个艺术摄影流派——以雷兰德为代表的画意摄影流派。画意摄影家们主张,应该把摄影当作技术来表现艺术。这些摄影家拍摄的一些风光照片与当时的风景画殊无二致,一些作品甚至被英国王室购买收藏,表明摄影可以作为艺术的创作手段,在艺术殿堂里与其他艺术鼎足而立,从而标志着摄影在艺术上的成熟。

        这一层次的风光摄影在当时中国知识分子摄影家中大行其道。这些知识分子大都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造诣,常常将风光摄影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进行嫁接。1921年蔡元培在《美学的研究方法》中指出:“风景可摄影可入画的,我们也已经用美术的条件印证一过,已经看作美术品了。”1931年《三十五年来中国之新文化》(美术部分)也指出:“摄影术本一种应用的工艺,而一入美术家的手,选拔风景,调剂光景,与图画相等。”当时的知识分子摄影家如刘半农、郎静山等,大都从中国古典诗词中寻找灵感,通过摆拍、暗房加工等手段使所拍风光照片达到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境,借以抒发摄影家们对于风光的独特感受。此类风光摄影在国际影展中屡屡获奖,对我国风光摄影的发展影响深远,迄今不绝。

        第二层次风光摄影的社会功能以艺术审美和艺术交易为主,个别照片也具有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这类照片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以客观的自然风光为依托,表现摄影家独特的审美理想,丰富了拍摄者和广大受众唯美的精神需求。由于这类风光照片通常着眼于千变万化的视觉奇迹和美妙的摄影技巧,受众在观看此类照片时重在审美评估,欣赏和体会作品的美学价值。这幅照片属于哪个流派?与绘画有何异曲同工之处?表现的是优美还是壮美?是和谐之美还是冲突之美?这些美是通过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此基础上,体会拍摄者的艺术风格。

        第三层次: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是一种“看山情满山,看水意溢水”的风光摄影,是亚里士多德“按事物为人们传说的样子模仿它”的模式,即刘半农《半农谈影》中所言之“写意”摄影,是以物我交融、天人合一为主旨的摄影创作方法。

        此类风光摄影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通过风光表达多种思维方式,从第二层次的表现主观感情重新转向第一层次的再现客观世界,然而是第一层次“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升华,具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意蕴。第二层次的风光摄影强调个人风格的形成,而第三层次的风光摄影则是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甚至敌视,主张风光摄影的平民化。

        此类风光摄影一改传统风光摄影赞叹大自然神奇多变的主题,拍摄者所拍风光,不一定是名山大川,甚至在一般人看来不美,但一定能让拍摄者情动于衷。拍摄者将其拍摄下来,不做任何的后期处理,也不以参展或艺术交易为目的,但可以通过大众媒介进行传播,传播的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等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意境。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大量的山水田园诗,滋养了这类风光摄影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境界。此类风光摄影在西方主要体现在以理查德·密斯拉克和约翰·帕弗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风光摄影中,在我国主要体现在王志平、王苗、罗小韵、吕小中和孙青青等人的作品中。

        第三层次风光摄影的社会功能以娱乐和认识功能为主,兼具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拍摄者在风光摄影里沉思与呐喊,“以一心映现万物,不以万物役一心”(俞平伯题陈万里摄影集《大风集》首页),通过风光摄影将自己的期盼、意愿和对风光的认识表达出来。拍摄者在作品之中,追求的不仅是自然的美景,而且还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心境。

        此类作品有较强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是拍摄者的自我解读,也是受众的共同感知和共鸣,更是对风光摄影思维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审美在此类风光摄影中退居次要地位,拍摄者迷恋的是风光的真谛和影像的差异比较。由于此类照片体现了拍摄者对风光神秘意蕴的强烈感悟,受众在观看此类照片时要善于通过作品的主体、光线、构图和色彩体会拍摄者的感情所在,重点关注照片体现出来的伦理信息。

        风光本无限,山水自有灵。风光摄影的这三个层次各具特色,各具功能,并无伯仲高下之分。不管是哪一层次的风光摄影,其本质都是通过摄影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有着不可代替的科学或艺术价值,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第一层次的风光摄影,多是“唯实”的,以我观景,再现自然。第二层次的风光摄影多是“唯美”的,以我塑景,表现自然。第三层次的风光摄影多是“唯情”的,甚至是“唯理”的,以我悟景,反思自然。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风光摄影既是大自然的写照,应该也必然是人与自然关系本质的升华。

        (作者:唐团结,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项目“传播学视阈下的影视摄影教育研究”[T-a/2015/002]研究成果)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